“欧洲在中国人那儿争宠”
2013年11月1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以光伏争议为标志,欧—中双边关系近来出现紧张。欧盟力图加以改变,下周的欧中峰会被视为一个机会。欧盟期待本次峰会终于能做出决定,启动双边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谈判。11月15日一期《法兰克福汇报》“经济”栏目发表的一篇驻北京记者的文章以欧盟驻华大使埃德勒(Markus Ederer)对欧中关系前景的期许为切入点,以光伏争议为例子,强调指出,在建构双边关系上,欧盟如今处于弱势,因此,所言所行,均需十分谨慎: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经济区,中国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区。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埃德勒指出,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扩大,‘如果欧盟帮助中国,便是一种自助,反之亦然’。……因此,希望达成的协议非常重要。北京迄今只愿涉及规范投资保护,布鲁塞尔则还要求包含市场准入。原因是,几乎所有欧盟行业都对中国企业开放,外国在华企业却受严格限制。公共领域的招标市场也不透明,且难以进入。……
“外交政策首席代表阿什顿和另外4名欧盟委员……也将参加11月21日的欧中峰会。他们将谈判放宽签证、互联网安全、打击海盗、同伊朗的核谈判以及人权等事宜。
“在北京看来,欧盟呈现出的是一种无力的形象。这同债务危机、增长弱势以及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同成员国之间的争议有关。比如,欧委会对德国外贸入超展开调查一事就颇让人不解。中国宁愿靠拢德国这个欧洲最强国,而非欧盟。
“借此,正如光伏争议显示的那样,北京继续在欧洲人那里使用离间手法:(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完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下令对被证实的中国倾销行为征收惩罚性关税。然而,成员国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德国更是一马当先,硬是通过了符合北京意愿的低得多的关税。现在的一大争议点是,中国央行选择欧元区内的哪一个金融重镇作为人民币在欧盟的离岸交易中心,—巴黎还是法兰克福。在这里,中国方面也必定会期待着(欧盟方面的)让步,并在竞争者的相互竞争中取利。”
失去机会
当天的《日报》将目光投向各国多日来对菲律宾风灾援助的表现。该报注意到美国此次尽显大国风范,而中国则表现欠佳,在外交舞台上失去一次原可挣分的机会:
“除减少痛苦,(救灾援助)也事关政治影响。过去数年,美国在这方面越来越不敌中国。两年前,奥巴马宣布要加以扭转。现在,相关的对比再明显不过了:截止昨天(11月13日),中国的官方救援款只是区区10万美元,中国红十字会提供另外10万美元,亦于事无补。北京和马尼拉围绕南中国海的一些岛屿发生主权争议,双边关系降至新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政府现在恐怕也明白些了,这点儿援助金不会让人得到朋友。北京周四宣布,将提供价值160万美元的物资援助。”
摘编:凝炼
责编:李鱼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