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趋利还是避害?
2019年12月2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以"北溪2号以及5G的得与失"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在地缘政治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时代,一切重大决策都应当规避风险,对"失"的防范远远重要于对"得"的追求:
"通过一条刻意绕开了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的管道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这样的做法好吗?让一家中国科技企业深入参与5G移动网络建设、以至于形成对该公司的依赖,这样的做法又到底好不好?在这两个问题上,都不乏警告声音,尤其是来自美国。"
作者指出,德国政界公职人员都需要宣誓致力于为人民趋利避害,但是北溪2号管道、华为5G的德国政界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没能准确理解"趋利避害"这一宗旨。在无从了解准确事实的情况下,许多人都陷入了"普京到底会不会忠于协议"或"华为产品的功能真的就是人们所写的那样吗"之类的假设性问题之中。文章接着写道:
"这种不利境地,并不是我们凭直觉作决定的借口。神学道德哲学以及法律哲学有两大学说:或然论(Probabilism)与更稳妥论(Tutiorism)。前者认为,在面对两种可能性时,即便其中一种的可能性更大,选择另一种在道德上也是允许的。后者认为,必须选择更加稳妥的选项。在当今这个地缘政治形势越来越不安全的时代,避免风险的'更稳妥'显然应该是我们的选择,即便这种做法不能为人民'趋利',但是却能'避害'。"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香港面临不安定的又一年"为题,刊评指出,香港的局势依然十分紧张,而北京的行为则是最关键的变量:
"抗议本身并不能很快摧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即便香港的公交、道路一再受到干扰。除了本土经济受到冲击,香港并没有出现资金全面外流的情况,香港股市也继续保持稳定。"
作者指出,尽管美国方面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威胁要在极端情况下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但是威胁香港稳定的最大变数其实来自北京:"香港的司法独立、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优越的生活品质、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这些都是香港吸引跨国企业的因素。
"然而,已经有迹象显示,有些自由权利正在受威胁。11月中旬,北京公开抨击了独立运作的香港高等法院;即便在香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害怕表露自己的观点。
"目前,中共当局不仅仅在香港问题上面临压力,它还受到侵犯新疆穆斯林群体人权的指控,并且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困扰。中共面对压力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还是一个未知数。而经济中心城市香港的未来,也取决于中共当局的反应。"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