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降至五年最低
2014年10月1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通胀下降主因是食品、燃料和其它商品价格下滑,这对全球消费者有利。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体也有走弱趋势。
增长面临风险,通缩或将出现:普遍预期,北京将在未来数月继续稳步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北京不会采取更强力的措施,如减息,除非情况急剧恶化。
东方汇理银行高级经济师科瓦奇克(Dariusz Kowalczyk)表示,北京决策者应开始关注全球通缩压力逐渐波及中国。"通胀下降的数据将会为进一步的货币与财政宽松政策打开大门。"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10月15日)公布,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此前市场预期通胀率为1.7%,低于8月的2%。
9月通胀率为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官方称,部分原因在于一年前的基数相对较高。
从印度到韩国,亚洲其它地区的通胀率也在降低,通缩的忧虑增加。
但中国物价增幅减缓,不单是由于食品和燃料价格下降。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也对物价带来下行压力。一些经济学认为,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单一风险因素。
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比前月增加0.5%。此前预期为0.4%。
汇丰银行经济师表示,通胀走低显示,由于内需薄弱,中国面临通缩风险。"这证实我们的观点,即增长仍面临下降风险,须进一步采取宽松的政策措施。"
由于通胀率远低于官方年度目标3.5%,中国决策者有充分的空间在今年初步骤的基础上,宣布更多经济刺激计划。
但日本与许多西方国家的例证显示,单凭向系统内注入资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当有限,因为如果需求太弱将难以吸收增加的产能,而银行可能仍不愿放松贷款。
不会出现硬着陆?
与此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1.8%,为连续第31个月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原油与钢铁价格走低。此前市场预期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1.6%。8月下降1.2%。
需求减弱,不单抑制价格,减少企业盈利空间,也对企业财政状况构成压力,其归还贷款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对银行体系构成潜在威胁。
鉴于需求不稳定,中国第二大钢铁厂商宝钢上周五宣布,11月将降价。中联重科本周二宣布,由于市场持续疲软,第三季度净收入预计将下滑九成。
总理李克强本月初曾表示,中国将会避免硬着陆。他表示,有信心经济将继续以中高速增长,并预计今年的增长率为7.5%。这似乎与目前的低通胀数字难以吻合。
路透社最新预测,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2%,为五年来最低。房地产市场下行对需求造成压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经济师王军认为,央行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以鼓励贷款、刺激增长的可能性增加。"削减银行准备金率,比减息的可能性大得多。后者被视为强刺激措施。"
周一的外贸数据显示,9月中国的出口表现好于预期。对政府扭转局势的努力而言,是个好消息。进口也出人意料地保持稳定,不过,内需预计仍将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