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婚姻皆有美中不足

Frank Sieren2014年10月13日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德中政府磋商会议表明所有良好关系都有薄弱环节。

https://p.dw.com/p/1DV1G
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 in Berlin Merkel Li Keqiang 10.10.2014
图像来源: Adam Berry/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中部长级高官今年已举行过三次会面。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份才访问完北京后,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五又带领15名部长抵德出席第三轮德中政府磋商会议,旨在签署价值超过20亿欧元的合作协议。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国企业在政府磋商会议后签署的30份协议的价值甚至远高于20亿欧元,例如,(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和其合作伙伴北京汽车集团就在北京装配紧凑车型和共同研发新车型达成一致。

(戴姆勒汽车集团总裁)蔡澈(Dieter Zetsche)计划在中国投资高达40亿欧元。(大众集团)总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随即有所行动也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大众也希望继续扩张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该公司与中国国有车企一汽集团决定将两者之间的合作延长至2041年。德国电信则有意与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展开合作。届时,总部位于波恩的德国电信将允许中国合作伙伴参观其研发过程,作为回报,中国移动则将向德国电信提供中国移动网。越来越多的德国技术知识随之流入蓬勃发展的巨大中国市场。

用技术换取市场份额

这并非新鲜事。几十年来,德中国民经济一直受益于一种简单但运行顺畅的交易模式:他们用西方的尖端技术换取中国的市场份额,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累累硕果。但是,双方的口角却并未减少。中国人抱怨他们没有获得最新技术。西方人则指责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受到限制,而且中国人还剽窃他们的发明。但是很明显,这种矛盾并未严重到令合作伙伴互不理睬对方。恰恰相反。

在所有西方重要国家中,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最为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特别照顾德国。德国有用,因为欧洲最好的中型企业在德国,这些企业拥有有用的技术。德国有用,因为该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欧洲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家来自德国。这也意味着,上述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北京要以防万一,所以中国也尝试与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大国维持紧密关系。另外,北京也特别关心正在崛起的东欧地区。

对德国经济而言不无风险

中国人希望得到德国的帮助主要旨在令中国经济更加强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德国企业的竞争对手,这对德国经济而言不无风险,但是给德国经济带来的好处仍大于坏处。中国代表团在前几天的访问中对联邦政府的工业生产技术数字化--"工业4.0"项目颇感兴趣。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无人化生产和一定程度上可以继续自我发展的智能工厂。

GMF Foto Frank Sieren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图像来源: privat

对于让中国人参观相关实验室的建议,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德国经济部并不十分热忱,这是因为德国经济在中国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只要技术换市场的交易模式继续存在,这种纷争就不会消失。正如联邦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所强调的:只有双方能在合作中获益,合作才能维系。这一点适用于所有伙伴关系。德国企业和中国政府永远不会真正地满意,因为(利益)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专栏作者,在北京生活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