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加,互不信任也在加剧
2014年10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我们的企业虽然不大,但我们经常去中国,因此我对汉堡峰会的讨论很好奇。"说这话的是眼科连锁公司EuroEyes负责人约根森医生。2013年他在上海开设德视佳眼科诊所,是第一位在中国开诊所的欧洲人。
约根森是10月10日开幕的第六届汉堡峰会的600多位与会者之一。主办方汉堡商会总理事施密特-特伦茨说:"我们的峰会始于2004年。10年下来,我们已经发展成最重要的中欧峰会。"汉堡商会从一开始就打算把峰会办成一个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缩小版:高层和非正式。李克强将是继2006年温家宝之后的第二位光临峰会的中国总理。
粤燕宁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建忠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他是响应李克强总理加强在欧洲投资的号召前来参加峰会的。他打算在德国和意大利购买几套饮料和肉类加工设备。参加本届峰会的中国企业家有一百多位。
德国的一流企业特别受到青睐
中国投资者感兴趣的不只是设备,而是整个企业。特别受到中国人青睐的是德国的那些行业世界冠军企业。近几年最有名的案例是中国建筑机械公司三一收购德国的普茨迈斯特;规模最大的单项投资则是潍柴动力对德国凯傲集团的收购,总额为7亿欧元。
安永交易咨询服务合伙人孙轶说:中国人不是突然发现德国和欧洲的。他们观察欧洲企业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寻找合适的伙伴。一个动机是中国公司希望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是绝好的机会。在此背景下,2013年中国并购欧洲公司的案例为120多个,是2004年四倍。
互不信任也在上升
更多的投资并没有改善双方的相互理解。欧洲议会议员、德国前绿党主席莱因哈德-彼提科弗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如果与10年前做个比较,欧洲对中国的不信任更为加剧。"在他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过去几年在一些核心领域的改革步伐太小。他特别指的是政治和法制国家的改革。
德国福伊特公司亚洲地区总代表刘明明则认为欧洲媒体应当负主要责任。她说:"一半以上的欧洲人没有机会去中国。他们理解中国的途径是媒体对中国的报导。"但媒体往往一窝蜂地关注大众喜好的丑闻。她希望媒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中国的报导更为全面和客观。
绿党政治家彼提科弗不同意这种说法。不过他承认欧洲人对中国的理解太少:"请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说出他知道的欧洲哲学家的名字,再请一位教育水平相当的欧洲人讲出他听说过的中国哲学家的名字,中国人的名单保证比欧洲人的要长。"
不过,这位欧洲议员仍不愿放弃更多投资可能加深相互理解的希望。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才刚刚开始。中国商务部前不久放宽了对外投资的限制。据此,10亿美元以下的投资只需商务部批准。迄今的门槛是1亿美元。
中国市场将更加开放
欧洲企业也希望从中国的经济转型中获益。汉堡商会总理事施密特-特伦茨(Schmidt-Trenz)对德国之声说:欧洲期待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比如服务行业,尤其是健康领域的开放。
而这也正是眼科医生和企业家约根森的期冀。他说,中国的政策其实已经放宽,比如现在允许开独资公司。他认为健康领域将是未来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约根森说他很想说服李克强总理留下来接受他的激光手术,近视、老花可一次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