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巨富第71-80人的发家路(下)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25日

在德国巨富76-80名这个系列里,我们听到的是传统大工业的声音:世界最大的化学品贸易公司之一;汽车零配件生产厂;最大的暖气设备供应者之一;世界第四大的农机生产者;金属生产者。在工业领域,他们都是老家族了。他们能够好好地生存到今天,绝非易事。

https://p.dw.com/p/3mXb
德国工业“摇篮”鲁尔区一景图像来源: AP

第七十六名:赫尔曼.施纳伯尔(告别巧克力走向大化工)

赫尔曼.施纳伯尔(Hermann Schnabel)几乎是个纯粹的“商人”。商人的含义不仅是做买卖,而且还要有随风转舵的灵活性。

卡尔.奥托.赫尔姆公司至今已有102年的历史,然而这家公司实际上是由两段构成的。20世纪上半叶,它属于卡尔.奥托.赫尔姆,是个主要销售巧克力块和各种家用器具的出口小公司。

战后,出生在西里西亚的施纳伯尔从莱比锡搬到汉堡。1950年,他买下了这个小公司。他接管这家公司时,实际上接管的可以说是一片被二战炸弹摧毁的废墟和一个公司名称。也许他本来也是想以销售巧克力为生的。一个朋友的建议改变了一切。

听从那位朋友的建议,他从柏林买来一批溶剂,在汉堡销售,结果发现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于是他从此情意独钟于化学品,仓库里积压的巧克力都让他的孩子们饱了口福。

施纳伯尔不断扩大他的化工原材料库存。50年代他的赫尔姆公司买下的汉堡港仓库很快就装不下了。于是,他在不来梅、柏林、法兰克福、科隆和曼海姆接连买下新的仓库。

60年代末,商人施纳伯尔首次尝试自己来生产。他在迪堡建了一个生产闪光化学品的工厂。但这家工厂只办了11年,就被他卖掉了。在70和80年代,他投身于药品生产领域,他的药厂生产“格内利卡”(专利过期产品),并通过参股于特里陶的罗特克斯药厂生产注射剂、药片和药囊。但他的核心业务-化学品贸易-他从来没有放松过。

1978年,施纳伯尔把他的两合公司改成了股份公司。7年后,他把公司名称简化,成了今天的赫尔姆股份公司。

1984年,赫尔曼.施纳伯尔“让贤”给了他的儿子迪特尔,甚至也不在监事会里任职。他表示,他对“绕到背后对企业经营施加影响”毫无兴趣。

迪特尔.施纳伯尔也可以说是在赫尔姆公司里长大的。一开始,他按老爸的要求留在总部,而跑到了墨西哥子公司去厉练。在那里,他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生下了三个儿子。1982年他回到汉堡。提出让他担任公司新领导的不是他的爸爸赫尔姆,而是公司其它成员。

80年代末,迪特尔开始改造公司,把一个纯粹的贸易公司改造成了一个全面营销的公司,包括把其它公司的试剂捧上专利位置。改制大获成功。2001年,赫尔姆公司营业额达26亿欧元,利润达1430欧元。这家公司拥有2000万注册资金,6000万自有资金。迪特尔自豪地说,公司是这样的健康,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上市。

赫尔姆公司现在在32个国家设了点,甚至包括北朝鲜平壤。迪特尔眨着眼睛对记者说,这一点最好不要让美国知道。

现在,迪特尔.施纳伯尔的大儿子也已经“参了政”。这家公司的股权现在仍是四分之三属于爷爷赫尔曼,四分之一属于爸爸迪特尔。赫尔曼的财产2003年初是10亿欧元,跟去年持平。

跟许多亿万富翁不同的是,赫尔曼.施纳伯尔并不畏惧公众。他们家在汉堡阿尔斯特河谷的别墅有时还对外开放,他甚至给人们导游。他对别的亿万富豪是怎么过日子的也很感兴趣。可惜别人不会这样开放的。

第七十七名:舒勒尔-弗伊特家庭(你的汽车外壳-他们的财富)

舒勒尔-沃伊特(Schuler-Voith)家族是舒勒尔股份公司的老板。舒勒尔股份公司是生产零配件的大企业。舒勒尔-沃伊特家族的财产为10亿欧元。跟其它许多富豪家族一样,人们对他们所知也几乎只有那么多了。

舒勒尔股份公司生产的主要是所有的“外衣”,包括汽车底盘,汽车边壁,车顶,发动机外壳。很可能你开的汽车的外表就是它的,因为这家公司几乎向所有著名的汽车公司供应,比如大众,欧宝,奔驰。公司在全世界50个国家设点,在汽车“外衣”领域,它是世界老大。

舒勒尔股份公司直到1999年才走上股市。大股东是舒勒尔参股有限公司。这家有限公司握有舒勒尔股份公司全部的原始股,而所有这些原始股全部属于舒勒尔-沃伊特一家。股市上出售的只有所谓“优惠股”。去年,该公司监事会宣布,经过激烈的讨论,决定仍不将优惠股变为原始股。

在2000年至2001年这个业务年度,股份公司的营业额达7.49亿欧元(上一年度为6.94亿)。利润为1300万欧元,比上年(3900万)倒是下降了不少。但在经济已经开始不景气的时候,有这样大的利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舒勒尔-沃伊特的家长是罗伯特.舒勒尔-沃伊特。你要问舒勒尔公司新闻部,答复将是:不错,他是公司监事会主席。更多的可就无可奉告了。监事会成员,德国最大的企业咨询业主罗兰特.贝尔格跟罗伯特是很熟的了。他说,这个罗伯特最令他欣赏的地方是,家族的人不直接参与公司业务,而把精力集中于检查控制和风险投资决定方面。

引起罗兰特.贝尔格赞赏的还有,罗伯特.舒勒尔-沃伊特“很早就家族内部财产分配方面悬而未决的问题”。90年代初,家族为财产的分配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结果是:前家长汉斯.舒勒尔-沃伊特的六个女儿获得了海登海姆的J.M.沃伊特造纸机制造厂,而罗伯特独得舒勒尔股份公司。

舒勒尔-沃伊特家的财产并非仅仅是这个股份公司。他们最大的财产集中在一个叫家庭参股有限公司公司里。这家公司持有著名的企业如鞋业的萨拉曼达、莱夫海特等的大量股票。尤其是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股票,据称价值便达1.7亿欧元。

这个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家族的口号是“节制”。惟罗伯特的夫人布里吉特据说是个例外,这是个快活的中年女人,只要有她出现在节庆、派对上,她就会尽情地欢乐,给大家带来欢乐。而49岁的罗伯特也处处随着高兴。

许多事情是妇唱夫随。前年,他们给家乡海登海姆的艺术博物馆捐款125万欧元,但有一个先决条件:该博物馆必须改以他们祖父的名字命名。当地的社民党人弃权,唯一的共产党议员投了反对票。这家博物馆今天还是成了“赫尔曼.沃伊特画廊”。

第七十八名:马丁.费斯曼(制造夏天的人却热爱冬天)

马丁.费斯曼(Martin Viessmann)博士是制造夏天的专家,他独家拥有的费斯曼公司是生产暖气设施的专业公司。然而,他爱的却是寒冷的冬天,是冬天的室外:他是一个冬季运动爱好者,他的公司也是冬季运动的大赞助商。毕竟,他今年还算年轻:49岁。他的财产已经相当不少了:10亿欧元。

马丁已经是这个暖气家族第三代掌门人了。1917年,马丁的祖父约翰就建立了这家公司。20年代,约翰把加工简单的钢管设计入暖气锅炉里,造就了新一代的暖气锅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代掌门人汉斯.费斯曼博士把这家手工业作坊性质的企业扩展成了世界级的大企业,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暖气设备生产企业之一。

90年代以来,暖气设备制造业每况愈下。主要原因是建筑业不景气,而暖气设备销售很大程度上要靠新房子的需求。1994年至今,德国暖气设备销售总额整整减少了三分之一,2002年又降了8%。然而,在第三代马丁统制下,费斯曼可以说是风景独好。2002年,拥有6700名员工的费斯曼集团销售额达9.8亿欧元,在市场缩小8%的情况下,费斯曼的营业额却增加了8%,比2001年的增长率6%更高。

费斯曼的秘诀之一是不断在技术上改进,发明。70年代,费斯曼公司研制出以钢与铸铁结构相结合的双层暖气。直到今天,它仍被看成是暖气设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费斯曼积极顺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十多年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节能,有利于环保这些方面的高标准科研。

另一个秘诀是出口与走出国门。去年,费斯曼出口额占营业额的40%。费斯曼在德国、中国、法国、加拿大和波兰共建有10家生产厂,在全世界33个国家建有106个销售点,其中包括在北京和香港。在德国和欧洲经济不景气的今天,这个走出国门的战略起到了很大的平衡作用。

再就是,费斯曼非常重视建立与保持与安装修理暖气的手工业公司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德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订购哪家生产的暖气设备,并非取决于最终客户,而多半取决于这些手工业企业。费斯曼已经连续7年被手工业企业选为“本年度最佳手工业伙伴”。

再就是公司形象与宣传。60年代,设计师安东.斯坦科弗斯基就为费斯曼设计了今天处处可见的司标。设计的原则是“简单,实质,人情”。费斯曼的司标就是由粗体的文字VIssMANN构成的,没有图画,唯一有别于他人的是把两个s上下相叠。而两个相叠的s不是很象暖气片的结构吗?不是图画胜似图画。这个如此简单的设计因此而被人视为杰作。

公司和老板马丁重视对体育的赞助,公司在这方面可谓不惜血本,但又不是四面出击。集中的就是冬季体育运动。暖气是在冬天用的,冬季体育运动的选择可真是太准确了。费斯曼公司赞助的著名运动员名单很长,仅举几个例子:滑雪全能比赛的两次冬奥会、两次世界冠军得主Uschi Disl,二夺奥运金牌,五夺世界冠军的Sven Fischer,雪橇方面三夺奥运金牌,八夺世界冠军的Georg Hackl。

马丁.费斯曼博士说:“费斯曼视为目标的是:今后也要在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同时提供‘超出温暖’的东西。”超出温暖,就是暖气业以外。冬季体育自然在其中,环境保护等也在其中。博士说话就是有博士的味道。

第七十九名:克拉斯家庭(农民的朋友也发财)

许多传统行业在德国纷纷输给了东方。但在这些行业中,总有些德国企业幸存下来,而且活得挺好。农业机械就是这样一个行业。克拉斯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幸存的企业。它的竞争对手们-多于茨,施吕特尔,封特,哈诺马格-纷纷下马,而这个克拉斯,它甚至还是今天世界农机业的老四。

公司掌舵人是赫尔穆特.克拉斯(Helmut Claas),今年76岁。他拥有这个家族企业60%的股份。克拉斯家族今年的财产额为9.5亿欧元,甚至比去年年初还增加了5000万。

赫尔穆特.克拉斯先是在职业学校完成了机械钳工的培训,然后才在汉诺威和巴黎攻读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30岁的而立之年,他才进入了他父亲奥古斯特1913年就建立了的这个总部设在威斯特法伦的小城哈尔瑟温克洋的克拉斯公司。

今天,这家生产收割机、土豆挖掘机等的企业拥有5500名员工,去年营业额达11.5亿欧元。

然而,这家公司并不老是那么一帆风顺。70年代初,家族股东们闹翻了天,公司差点毁灭。从1962年开始就坐镇在企业领导班子里的赫尔穆特因此而隐退了5年,把企业管理交给了非家族的经理们。

1975年,赫尔穆特终于又卷土重来,重新参政于公司。1987年,他把公司改制为无限贸易公司,他自己当上了股东总经理。1996年,公司再次改制,成了一个股份两合公司,他进入了监事会。

今天,克拉斯公司与John Deere,Case New Holland和Agco这几家公司一起,跻身于世界农机四强。在欧洲农业日薄西山的今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尔穆特对企业事事躬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身居监事会,但他仍亲自参加农机的设计。而且,他的家就在厂区,可谓一叫就到。

此外,在质量方面保持“德国制造”的优势,也是克拉斯公司稳居世界前列的秘诀。有此一说:汽车业有大众,农机业有克拉斯。就是指的德国质量。

然而,光靠这些还是不够的。欧洲市场上的销售停滞不前,利润很薄。赫尔穆特没有屈服。他早就注视着远方了:“要想保住我们在市场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占领独联体国家和南美。”

要当农民的朋友,首先要理解农民,甚至要当农民。也许出于这种想法。他在英国有个农庄。他在那里做的似乎不是亿万富翁所当为:他种庄稼,养猪,俨然一个老农。

第八十名:施派特尔家庭(老商人做老生意)

如果说,有些富豪隐身有术,不管怎么样,多少还有一些介绍资料,至少有介绍他们拥有的企业的资料。而施派特尔(Spaeter)家庭,则实在是之最,关于这个家族的介绍几乎是零,连公司网页上也不谈历史,只谈产品。

明确知道的是,施派特尔家庭是卡尔.施派特尔集团的拥有者,家和集团总部都在杜伊斯堡。卡尔.施派特尔集团名义上的股东是设在杜塞尔多夫的卡尔.施派特尔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这家人是以公司名义入股的。2003年初,这家人的财产总额是9.5亿欧元。

1897年12月15日,卡尔.施派特尔有限公司在杜伊斯堡建立。今天,这个有限公司搬到了杜塞尔多夫,相当于集团的控股公司。这个集团拥有16个子公司,都在德国。

鲁尔区是德国传统的工业区,靠的是煤、钢和纺织业等。施派特尔集团经营的就是鲁尔区传统行业-它是经销钢产品(轧钢产品,高级不锈钢,优质钢和钢管),有色金属,主要是半成品铝件,还有塑料,建筑材料,耐火材料,还有工业用的其它原材料。

卡尔.施派特尔集团从杜伊斯堡出发,经营着对欧洲各国的钢材与有色金属贸易。集团的两名总经理都是外人。对这家公司,人们知道也就这么多了。

应该提一下的是,鲁尔区在来自东亚、东欧和南美的竞争中,早已经改变了结构。煤、钢的生产已经萎缩到了极小。还有一些钢与其它金属的贸易公司残留了下来,比如蒂森贸易公司,克略克纳公司。卡尔.施派特尔集团也是其中之一。坚守阵地,还能守得住,应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