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巨富第71-80人的發家路(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25日

在德國巨富76-80名這個系列裡,我們聽到的是傳統大工業的聲音:世界最大的化學品貿易公司之一;汽車零配件生產廠;最大的暖氣設備供應者之一;世界第四大的農機生產者;金屬生產者。在工業領域,他們都是老家族了。他們能夠好好地生存到今天,絕非易事。

https://p.dw.com/p/3mXb
德國工業「搖籃」魯爾區一景圖片來源: AP

第七十六名:赫爾曼.施納伯爾(告別巧克力走向大化工)

赫爾曼.施納伯爾(Hermann Schnabel)幾乎是個純粹的「商人」。商人的含義不僅是做買賣,而且還要有隨風轉舵的靈活性。

卡爾.奧托.赫爾姆公司至今已有102年的歷史,然而這家公司實際上是由兩段構成的。20世紀上半葉,它屬於卡爾.奧托.赫爾姆,是個主要銷售巧克力塊和各種家用器具的出口小公司。

戰後,出生在西裡西亞的施納伯爾從萊比錫搬到漢堡。1950年,他買下了這個小公司。他接管這家公司時,實際上接管的可以說是一片被二戰炸彈摧毀的廢墟和一個公司名稱。也許他本來也是想以銷售巧克力為生的。一個朋友的建議改變了一切。

聽從那位朋友的建議,他從柏林買來一批溶劑,在漢堡銷售,結果發現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於是他從此情意獨鐘於化學品,倉庫裡積壓的巧克力都讓他的孩子們飽了口福。

施納伯爾不斷擴大他的化工原材料庫存。50年代他的赫爾姆公司買下的漢堡港倉庫很快就裝不下了。於是,他在不來梅、柏林、法蘭克福、科隆和曼海姆接連買下新的倉庫。

60年代末,商人施納伯爾首次嘗試自己來生產。他在迪堡建了一個生產閃光化學品的工廠。但這家工廠只辦了11年,就被他賣掉了。在70和80年代,他投身於藥品生產領域,他的藥廠生產「格內利卡」(專利過期產品),並通過參股於特裡陶的羅特克斯藥廠生產注射劑、藥片和藥囊。但他的核心業務-化學品貿易-他從來沒有放鬆過。

1978年,施納伯爾把他的兩合公司改成了股份公司。7年後,他把公司名稱簡化,成了今天的赫爾姆股份公司。

1984年,赫爾曼.施納伯爾「讓賢」給了他的兒子迪特爾,甚至也不在監事會裡任職。他表示,他對「繞到背後對企業經營施加影響」毫無興趣。

迪特爾.施納伯爾也可以說是在赫爾姆公司裡長大的。一開始,他按老爸的要求留在總部,而跑到了墨西哥子公司去厲練。在那裡,他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生下了三個兒子。1982年他回到漢堡。提出讓他擔任公司新領導的不是他的爸爸赫爾姆,而是公司其它成員。

80年代末,迪特爾開始改造公司,把一個純粹的貿易公司改造成了一個全面營銷的公司,包括把其它公司的試劑捧上專利位置。改制大獲成功。2001年,赫爾姆公司營業額達26億歐元,利潤達1430歐元。這家公司擁有2000萬註册資金,6000萬自有資金。迪特爾自豪地說,公司是這樣的健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上市。

赫爾姆公司現在在32個國家設了點,甚至包括北北韓平壤。迪特爾眨著眼睛對記者說,這一點最好不要讓美國知道。

現在,迪特爾.施納伯爾的大兒子也已經「參了政」。這家公司的股權現在仍是四分之三屬於爺爺赫爾曼,四分之一屬於爸爸迪特爾。赫爾曼的財產2003年初是10億歐元,跟去年持平。

跟許多億萬富翁不同的是,赫爾曼.施納伯爾並不畏懼公眾。他們家在漢堡阿爾斯特河谷的別墅有時還對外開放,他甚至給人們導游。他對別的億萬富豪是怎麼過日子的也很感興趣。可惜別人不會這樣開放的。

第七十七名:舒勒爾-弗伊特家庭(你的汽車外殼-他們的財富)

舒勒爾-沃伊特(Schuler-Voith)家族是舒勒爾股份公司的老闆。舒勒爾股份公司是生產零配件的大企業。舒勒爾-沃伊特家族的財產為10億歐元。跟其它許多富豪家族一樣,人們對他們所知也幾乎只有那麼多了。

舒勒爾股份公司生產的主要是所有的「外衣」,包括汽車底盤,汽車邊壁,車頂,發動機外殼。很可能你開的汽車的外表就是它的,因為這家公司幾乎向所有著名的汽車公司供應,比如大眾,歐寶,賓士。公司在全世界50個國家設點,在汽車「外衣」領域,它是世界老大。

舒勒爾股份公司直到1999年才走上股市。大股東是舒勒爾參股有限公司。這家有限公司握有舒勒爾股份公司全部的原始股,而所有這些原始股全部屬於舒勒爾-沃伊特一家。股市上出售的只有所謂「優惠股」。去年,該公司監事會宣佈,經過激烈的討論,決定仍不將優惠股變為原始股。

在2000年至2001年這個業務年度,股份公司的營業額達7.49億歐元(上一年度為6.94億)。利潤為1300萬歐元,比上年(3900萬)倒是下降了不少。但在經濟已經開始不景氣的時候,有這樣大的利潤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舒勒爾-沃伊特的家長是羅伯特.舒勒爾-沃伊特。你要問舒勒爾公司新聞部,答覆將是:不錯,他是公司監事會主席。更多的可就無可奉告了。監事會成員,德國最大的企業咨詢業主羅蘭特.貝爾格跟羅伯特是很熟的了。他說,這個羅伯特最令他欣賞的地方是,家族的人不直接參與公司業務,而把精力集中於檢查控制和風險投資決定方面。

引起羅蘭特.貝爾格贊賞的還有,羅伯特.舒勒爾-沃伊特「很早就家族內部財產分配方面懸而未決的問題」。90年代初,家族為財產的分配鬧得不可開交。最後結果是:前家長漢斯.舒勒爾-沃伊特的六個女兒獲得了海登海姆的J.M.沃伊特造紙機製造廠,而羅伯特獨得舒勒爾股份公司。

舒勒爾-沃伊特家的財產並非僅僅是這個股份公司。他們最大的財產集中在一個叫家庭參股有限公司公司裡。這家公司持有著名的企業如鞋業的薩拉曼達、萊夫海特等的大量股票。尤其是戴姆勒.克萊斯勒的股票,據稱價值便達1.7億歐元。

這個德國南部施瓦本地區家族的口號是「節制」。惟羅伯特的夫人布裡吉特據說是個例外,這是個快活的中年女人,只要有她出現在節慶、派對上,她就會盡情地歡樂,給大家帶來歡樂。而49歲的羅伯特也處處隨著高興。

許多事情是婦唱夫隨。前年,他們給家鄉海登海姆的藝術博物館捐款125萬歐元,但有一個先決條件:該博物館必須改以他們祖父的名字命名。當地的社民黨人棄權,唯一的共產黨議員投了反對票。這家博物館今天還是成了「赫爾曼.沃伊特畫廊」。

第七十八名:馬丁.費斯曼(製造夏天的人卻熱愛冬天)

馬丁.費斯曼(Martin Viessmann)博士是製造夏天的專家,他獨家擁有的費斯曼公司是生產暖氣設施的專業公司。然而,他愛的卻是寒冷的冬天,是冬天的室外:他是一個冬季運動愛好者,他的公司也是冬季運動的大贊助商。畢竟,他今年還算年輕:49歲。他的財產已經相當不少了:10億歐元。

馬丁已經是這個暖氣家族第三代掌門人了。1917年,馬丁的祖父約翰就建立了這家公司。20年代,約翰把加工簡單的鋼管設計入暖氣鍋爐裡,造就了新一代的暖氣鍋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代掌門人漢斯.費斯曼博士把這家手工業作坊性質的企業擴展成了世界級的大企業,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暖氣設備生產企業之一。

90年代以來,暖氣設備製造業每況愈下。主要原因是建築業不景氣,而暖氣設備銷售很大程度上要靠新房子的需求。1994年至今,德國暖氣設備銷售總額整整減少了三分之一,2002年又降了8%。然而,在第三代馬丁統制下,費斯曼可以說是風景獨好。2002年,擁有6700名員工的費斯曼集團銷售額達9.8億歐元,在市場縮小8%的情況下,費斯曼的營業額卻增加了8%,比2001年的增長率6%更高。

費斯曼的秘訣之一是不斷在技術上改進,發明。70年代,費斯曼公司研製出以鋼與鑄鐵結構相結合的雙層暖氣。直到今天,它仍被看成是暖氣設備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費斯曼積極順應社會要求的變化,十多年來,把大量的精力投入節能,有利於環保這些方面的高標準科研。

另一個秘訣是出口與走出國門。去年,費斯曼出口額佔營業額的40%。費斯曼在德國、中國、法國、加拿大和波蘭共建有10家生產廠,在全世界33個國家建有106個銷售點,其中包括在北京和香港。在德國和歐洲經濟不景氣的今天,這個走出國門的戰略起到了很大的平衡作用。

再就是,費斯曼非常重視建立與保持與安裝修理暖氣的手工業公司的關係。這種關係在德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訂購哪家生產的暖氣設備,並非取決於最終客戶,而多半取決於這些手工業企業。費斯曼已經連續7年被手工業企業選為「本年度最佳手工業夥伴」。

再就是公司形象與宣傳。60年代,設計師安東.斯坦科弗斯基就為費斯曼設計了今天處處可見的司標。設計的原則是「簡單,實質,人情」。費斯曼的司標就是由粗體的文字VIssMANN構成的,沒有圖畫,唯一有別於他人的是把兩個s上下相疊。而兩個相疊的s不是很像暖氣片的結構嗎?不是圖畫勝似圖畫。這個如此簡單的設計因此而被人視為傑作。

公司和老闆馬丁重視對體育的贊助,公司在這方面可謂不惜血本,但又不是四面出擊。集中的就是冬季體育運動。暖氣是在冬天用的,冬季體育運動的選擇可真是太準確了。費斯曼公司贊助的著名運動員名單很長,僅舉幾個例子:滑雪全能比賽的兩次冬奧會、兩次世界冠軍得主Uschi Disl,二奪奧運金牌,五奪世界冠軍的Sven Fischer,雪橇方面三奪奧運金牌,八奪世界冠軍的Georg Hackl。

馬丁.費斯曼博士說:「費斯曼視為目標的是:今後也要在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的同時提供『超出溫暖』的東西。」超出溫暖,就是暖氣業以外。冬季體育自然在其中,環境保護等也在其中。博士說話就是有博士的味道。

第七十九名:克拉斯家庭(農民的朋友也發財)

許多傳統行業在德國紛紛輸給了東方。但在這些行業中,總有些德國企業倖存下來,而且活得挺好。農業機械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克拉斯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倖存的企業。它的競爭對手們-多於茨,施呂特爾,封特,哈諾馬格-紛紛下馬,而這個克拉斯,它甚至還是今天世界農機業的老四。

公司掌舵人是赫爾穆特.克拉斯(Helmut Claas),今年76歲。他擁有這個家族企業60%的股份。克拉斯家族今年的財產額為9.5億歐元,甚至比去年年初還增加了5000萬。

赫爾穆特.克拉斯先是在職業學校完成了機械鉗工的培訓,然後才在漢諾威和巴黎攻讀了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在30歲的而立之年,他才進入了他父親奧古斯特1913年就建立了的這個總部設在威斯特法倫的小城哈爾瑟溫克洋的克拉斯公司。

今天,這家生產收割機、馬鈴薯挖掘機等的企業擁有5500名員工,去年營業額達11.5億歐元。

然而,這家公司並不老是那麼一帆風順。70年代初,家族股東們鬧翻了天,公司差點毀滅。從1962年開始就坐鎮在企業領導班子裡的赫爾穆特因此而隱退了5年,把企業管理交給了非家族的經理們。

1975年,赫爾穆特終於又捲土重來,重新參政於公司。1987年,他把公司改制為無限貿易公司,他自己當上了股東總經理。1996年,公司再次改制,成了一個股份兩合公司,他進入了監事會。

今天,克拉斯公司與John Deere,Case New Holland和Agco這幾家公司一起,躋身於世界農機四強。在歐洲農業日薄西山的今天,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爾穆特對企業事事躬親,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雖然身居監事會,但他仍親自參加農機的設計。而且,他的家就在廠區,可謂一叫就到。

此外,在品質方面保持「德國製造」的優勢,也是克拉斯公司穩居世界前列的秘訣。有此一說:汽車業有大眾,農機業有克拉斯。就是指的德國品質。

然而,光靠這些還是不夠的。歐洲市場上的銷售停滯不前,利潤很薄。赫爾穆特沒有屈服。他早就注視著遠方了:「要想保住我們在市場上的地位,我們必須佔領獨聯體國家和南美。」

要當農民的朋友,首先要理解農民,甚至要當農民。也許出於這種想法。他在英國有個農莊。他在那裡做的似乎不是億萬富翁所當為:他種莊稼,養豬,儼然一個老農。

第八十名:施派特爾家庭(老商人做老生意)

如果說,有些富豪隱身有術,不管怎麼樣,多少還有一些介紹資料,至少有介紹他們擁有的企業的資料。而施派特爾(Spaeter)家庭,則實在是之最,關於這個家族的介紹幾乎是零,連公司網頁上也不談歷史,只談產品。

明確知道的是,施派特爾家庭是卡爾.施派特爾集團的擁有者,家和集團總部都在杜伊斯堡。卡爾.施派特爾集團名義上的股東是設在杜塞道夫的卡爾.施派特爾有限公司。也就是說,這家人是以公司名義入股的。2003年初,這家人的財產總額是9.5億歐元。

1897年12月15日,卡爾.施派特爾有限公司在杜伊斯堡建立。今天,這個有限公司搬到了杜塞道夫,相當於集團的控股公司。這個集團擁有16個子公司,都在德國。

魯爾區是德國傳統的工業區,靠的是煤、鋼和紡織業等。施派特爾集團經營的就是魯爾區傳統行業-它是經銷鋼產品(軋鋼產品,高級不鏽鋼,優質鋼和鋼管),有色金屬,主要是半成品鋁件,還有塑料,建築材料,耐火材料,還有工業用的其它原材料。

卡爾.施派特爾集團從杜伊斯堡出發,經營著對歐洲各國的鋼材與有色金屬貿易。集團的兩名總經理都是外人。對這家公司,人們知道也就這麼多了。

應該提一下的是,魯爾區在來自東亞、東歐和南美的競爭中,早已經改變了結構。煤、鋼的生產已經萎縮到了極小。還有一些鋼與其它金屬的貿易公司殘留了下來,比如蒂森貿易公司,克略克納公司。卡爾.施派特爾集團也是其中之一。堅守陣地,還能守得住,應該說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