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由聯想收購IBM電腦業務展開的聯想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14日

繼日本、韓國之後,中國也在全球市場上打出耀眼的品牌。上周三,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PC業務的消息宛如春雷乍響,隨之登臨世界舞台的是中國企業的精英代表。今日的索尼、三星便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https://p.dw.com/p/5zI9
聯想與IBM能否和諧地整合在一起?圖片來源: AP

聯想吃下IBM個人電腦驗證了商場上「蛇吞象」的實例,論銷售額,IBM是聯想的三倍。這場好戲的幕後導演-聯想控股主席柳傳志歡呼說,收購交易取得了突破性的勝利。作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廠商,聯想佔領了中國27%的電腦市場,但在國外卻名不見經傳。柳傳志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進軍國際市場。」

聯想絕不是唯一的一顆過河之卒。今年夏末,中國TCL電子集團兼並了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合資公司的主要股份歸中國人所有。另外,TCL還與法國湯姆遜公司合資組建TTE公司,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在所有主要市場都擁有領先市場份額的電視機生產商。在此之前,這顆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冉冉升起的企業新星還吞併了德國名牌電子廠家施耐德。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SAIC,以下簡稱上汽)目前正在和它的英國合作夥伴羅孚(MG Rover)進行談判,希望在國際舞台上一展宏圖。今年九月,與大眾及通用合資的中國上汽以5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韓國雙龍(Ssangyong)。

按照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中國已成為「國際企業的發源地」。在中央政府頒布的低息貸款及減輕賦稅等優惠政策的鼓勵下,中國企業紛紛投資海外,截至2003年底,中資企業的海外投資額已達370億美元。雖然與中國內地吸引的外資相比,這個數字還顯得微不足道,(僅在今年年內,全球企業在華投資額就已超過600億美元),但是這一強大趨勢不容忽視。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表示,「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來香港註册分公司,以香港的國際平台為跳板,實現國際化的飛躍。」

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的涉外活動主要是與採購原材料有關。流向國外的資本多半是用於購進原油、天然氣及煤礦等工業原料。而隨著TCL、聯想以及上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又在世界消費品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先進的技術及新的銷售渠道是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希望獲取的第一資源。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為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付出了17.5億美元的大價錢。有分析人士表示,就IBM負債經營的現狀來看,這個價格是過高了。

但是中國人卻對此不加理會。中方經理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中國在生產成本方面的優勢可以拯救IBM的問題,反正目前個人電腦的大部分配件是在中國生產的。在交接手續得以順利履行之後,聯想集團將隨之接納IBM的10萬名員工,而其中有4萬人已經駐守在中國-美國總部的員工比例只佔四分之一。另外,IBM的品牌效應無疑將有助於提升聯想的國際知名度。在未來的五年內,中國人允許使用IBM這一著名商標,還將把舉世聞名的「Think」品牌筆記本歸為己有。

其它中國企業拓展國際業務的方式多為合作,而非收購。例如,華為電子通訊集團與美國網路設備製造商3COM聯手,共同擴展它在日本及美國的市場。華為在阿拉伯、非洲地區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外國銷售業績於2000至2003年間攀升到了10億美元。中國行動電話製造商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與西門子合作,借其銷售渠道推廣西門子產品,而他們提出的對等要求是希望在國際化進程上,西門子能夠助其一臂之力。

中國企業集團快速成長的基礎平台是巨大的國內市場。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經濟以每年超過7%的速度不斷增長,並且催生出2億名有著相當購買能力的消費大眾。中國的內地廠商由於瞭解客戶的消費心理,擁有配套的服務體系,在許多行業都能獨佔鰲頭。例如,TCL面向女性購買者推出頗受歡迎的配有飾物的手機。

聯想集團是開發漢字軟體方面的先鋒之一,但是,它在本國市場上卻遭遇到來自美國戴爾的強大威脅。BDA咨詢公司中國地區負責人克拉克表示:「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聯想必須另謀出路,它決定深入到競爭對手的大本營。」

但是,一切遠非如此簡單。美世管理咨詢方案報告指出,聯想必須改善它的風險管理,否則有可能造成一種雙輸的局面。另外,羅蘭貝格的亞洲經理認為,多種企業文化交融對於中國公司來說也是一種新挑戰。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之後,新成立的公司總部位於紐約,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BDA咨詢公司IT行業專家克拉克表示,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說:「以往日本人在收購國際集團之後,通常撤換掉全部的領導班子,因為原先的管理人員不能充分認識到新市場的不同,容易做成錯誤的決定。」

(馬丁.庫爾/芙茗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