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韧性是跨大西洋安全的基础
2021年2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回来了"。
在慕尼黑安全视频会议上,拜登首次以美国总统身份登上国际舞台,情不自禁地重复了他的外交政策口号,但又显然超出了他就职时的承诺:振兴联盟和恢复领导力。他宣称美国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他描述了一个将民主韧性作为西方安全核心的国际行动前景。由此,他为新形式的跨大西洋合作奠定了基础。
拜登很清楚,大西洋两岸的人民都不希望恢复这样一个--可以说是虚幻的--西方秩序,其中美国在物质上和道义上主导,欧洲则亦步亦趋。
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公民对世界警察角色的抵触,为拜登的展望设定了明确的界限。拜登在竞选中承诺施行 "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他在演讲中表明,他的外交政策将超越国际与国内、经济与安全的陈旧区隔。
欧洲警觉而又疲惫
尽管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中只出于礼貌顺带地提到了北约的预算,但是很明显,他希望他的国际伙伴能够权衡资源、支持美国,不仅在军费上,而且在医疗健康、气候、贸易上--尤其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分摊负担。
欧洲人也是小心翼翼、左支右绌。他们很清楚,在两极分化严重的美国,今天的重启可能在四年后落幕。拜登最近在国务院的一次演讲中向世界保证,美国已经走出1月6日的国会骚乱,"更好地团结全球为捍卫民主而战--因为我们自己也曾为捍卫民主而战"。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是否会握住拜登伸出的手,取决于马克龙,尤其是他在多大程度上认为,对战略自主的追求与跨大西洋多边主义兼容,以及欧洲伙伴是否认真对待不仅加强与美国合作而且首先加强在欧洲内部的合作。
法国和德国目前正在为在新型战机研发中的份额而争吵,这一事实让人们的信心受挫,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SDP)彷佛只剩几个大写字母。
此外,欧盟领导人希望避免被卷入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的 "非此即彼"的两极冲突。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中,努力让他们对此宽心,申明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不是简单的西方与东方的问题。拜登说:"我们不会也决不能回到冷战时期的僵化对峙,竞争并不妨碍对于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重建跨大西洋关系
美欧在以社会韧性优先的更广泛的安全合作上卓有成效,包括在气候和医疗健康问题上一致行动,以及在贸易方面的合作--改革世贸组织和促进跨大西洋诸方对关键数字技术标准的投入。跨大西洋议程上日益重要的是新的数字政策,用于监管、税收和竞争等领域。由此,可以减轻网络权力集中带来的安全威胁,以及破坏民主的虚假信息和其他 "混合 "手腕。这都将极大地助益于应对中国崛起和俄罗斯复兴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同时又不会让欧美陷入地区对抗主义。
在慕尼黑安全视频会议上,跨大西洋诸方都关注到了这四个领域。他们一致认为,会议组织者所说的 "多发性大流行 "(polypandemic)世界构成了社会威胁,需要默克尔总理所说的 "网络化安全、链接性安全的安全概念"。
走出特朗普主义的低迷之后,这看起来至少是振兴跨大西洋关系的开始。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