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韌性是跨大西洋安全的基礎
2021年2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回來了"。
在慕尼黑安全視訊會議上,拜登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登上國際舞台,情不自禁地重複了他的外交政策口號,但又顯然超出了他就職時的承諾:振興聯盟和恢復領導力。他宣稱美國不是向後看,而是向前看。他描述了一個將民主韌性作為西方安全核心的國際行動前景。由此,他為新形式的跨大西洋合作奠定了基礎。
拜登很清楚,大西洋兩岸的人民都不希望恢復這樣一個--可以說是虛幻的--西方秩序,其中美國在物質上和道義上主導,歐洲則亦步亦趨。
美國國內的政治分歧、公民對世界警察角色的抵觸,為拜登的展望設定了明確的界限。拜登在競選中承諾施行 "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他在演講中表明,他的外交政策將超越國際與國內、經濟與安全的陳舊區隔。
歐洲警覺而又疲憊
儘管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演講中只出於禮貌順帶地提到了北約的預算,但是很明顯,他希望他的國際夥伴能夠權衡資源、支持美國,不僅在軍費上,而且在醫療健康、氣候、貿易上--尤其是在與中國的關係上--分攤負擔。
歐洲人也是小心翼翼、左支右絀。他們很清楚,在兩極分化嚴重的美國,今天的重啟可能在四年後落幕。拜登最近在國務院的一次演講中向世界保證,美國已經走出1月6日的國會騷亂,"更好地團結全球為捍衛民主而戰--因為我們自己也曾為捍衛民主而戰"。
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是否會握住拜登伸出的手,取決於馬克宏,尤其是他在多大程度上認為,對戰略自主的追求與跨大西洋多邊主義兼容,以及歐洲夥伴是否認真對待不僅加強與美國合作而且首先加強在歐洲內部的合作。
法國和德國目前正在為在新型戰機研發中的份額而爭吵,這一事實讓人們的信心受挫,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CSDP)彷彿只剩幾個大寫字母。
此外,歐盟領導人希望避免被捲入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的 "非此即彼"的兩極衝突。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講中,努力讓他們對此寬心,申明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不是簡單的西方與東方的問題。拜登說:"我們不會也決不能回到冷戰時期的僵化對峙,競爭並不妨礙對於雙方都有利的合作。"
重建跨大西洋關係
美歐在以社會韌性優先的更廣泛的安全合作上卓有成效,包括在氣候和醫療健康問題上一致行動,以及在貿易方面的合作--改革世貿組織和促進跨大西洋諸方對關鍵數字技術標準的投入。跨大西洋議程上日益重要的是新的數字政策,用於監管、稅收和競爭等領域。由此,可以減輕網路權力集中帶來的安全威脅,以及破壞民主的虛假訊息和其他 "混合 "手腕。這都將極大地助益於應對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復興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同時又不會讓歐美陷入地區對抗主義。
在慕尼黑安全視訊會議上,跨大西洋諸方都關注到了這四個領域。他們一致認為,會議組織者所說的 "多發性大流行 "(polypandemic)世界構成了社會威脅,需要梅克爾總理所說的 "網路化安全、鏈接性安全的安全概念"。
走出川普主義的低迷之後,這看起來至少是振興跨大西洋關係的開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