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张会:象征意义居多
2014年2月1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周二前往南京访问,会见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此次双边的历史性会晤引起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王张会期间,双方就互设办事机构、区域经贸、人道探视议题、大陆台生医保等问题交换意见。王张会后,双方就台生纳入医保、两岸建立互访机制达成协议,陆方同意在人道探视议题上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两岸拉开铁幕以来,从"九二共识"的达成,到"辜汪会谈",到2008年的两岸两会重启协商,两岸间大事的协商与处理一直在海协会、海基会间进行,此次"张王会"标志着两岸事务的主管部门建立了直接的、常态化的联系。《新京报》也撰文称,王郁琦前往大陆参访,与张志军会晤过程中互称官衔,两岸首次实现正式"官方接触",为解开两岸政治 "死结"迈出了第一步。
两岸会晤 象征意义居多
而多家台湾主流媒体则认为,此次两岸会谈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虽然在双方会面时互称官衔,但是新华社等大陆媒体口径一致地以"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称呼王郁琦。台湾《自由时报》因此在社论中批评,此次会晤缺乏"对等尊严"。台湾联合新闻网同样指出,此种做法显示出大陆方面"只是为了营造两岸主管机关主管会面及互访的有利气氛,并未决定承认中华民国的主权及治权"。
台湾中央社写道,虽然这场"由两岸事务机关负责人共同演出的'王张会'戏码"实质意义甚少,但代表的不仅是双方会面、务实沟通,也预示了两岸未来正视现实、对等协商的可能性。
中央社也指出,王郁琦此次访问,处处可见大陆方面刻意低调的态度,极度谨慎保守,也不愿意在会上释放更多对台利多。"过去大陆常将两岸政治议题挂在嘴边,但从'王张会'到'马习会',显示出两岸在政治议题对话方面的主客易位,台湾主动喊话,大陆却反而不能面对现实,需要更多时间。"
两岸谈判的重要进展
不少台湾媒体评论称,周二王张会在台湾最重视的人道探视议题上缺乏成果,唯一达成的重要协议是双方同意设置陆委会与国台办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在此一基础上,王郁琦正式邀请张志军访台。台湾《中国时报》分析,从两岸谈判目的看,双方都取得重要发展进程。对陆委会而言,"联系沟通机制"的敲定等同于确立两岸官方对等谈判的重要基础;对国台办来说,张志军得以适时登台访问,将是中共对台工作的历史性跃进。
而大陆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则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张志军与王郁琦的会面虽是突破,但无须引申太多。该报称,出于不同目的,外界赋予此次会晤很多的意义,也作了很多的引申,其实有一些是"想太多"。如今的安排只限于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之间,两岸公权力部门之间的交流仍将维持现有做法。
吕秀莲:王张会是错误的一步
台湾总统马英九周二曾表示,王张会是两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以来,双边事务主管官员首次正式会面,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史上意义非凡,对建构两岸常态化互动关系更具重要意涵。但台湾在野党民进党内部对于王张会则抱持不同看法。该党主席苏贞昌认为,虽然有很多部分没有达到人民的期待,例如没有提到国名,也未谈及台湾民主进步价值和自由人权,但互称官衔仍是小小的进步。
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则批评称,两岸在南京见面是"错误的一步"和"失败的开始"。吕秀莲质疑,王郁琦此行是为马习会铺路。
民进党立法委员蔡煌琅也不满地指出,大陆所有媒体将王郁琦形容为"九二共识一个中国之下的台湾陆委会的负责人"便是矮化,王郁琦不该"沾沾自喜"。他希望未来王郁琦能大声说出台湾是主权独立、民主人权的国家,如此才有实质的对话意义。
综合报道:张筠青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