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泽林视点:中国彩虹

2019年6月2日

台湾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涉及平权,大陆中国则要落后好几步。不过,德国之声评论员Frank Sieren认为,这主要不是因为中国社会存在着对同性恋的敌视或羞愧心理。

https://p.dw.com/p/3JbKg
Taiwan gleichgeschlechtliche Ehe
图像来源: Reuters/R. Siu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街头,彩虹旗飘飘:台湾在亚洲第一个使同性婚姻合法化。这样,在法律上,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从此地位相等,例如,在赋税和保险领域,或者,在涉及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上。上周,首府台北,在报社记者的一片镁光灯闪烁下,多对同性恋男子喜结连理。

BdTD Taiwan Taipeh Schwule feiern Gesetz für gleichgeschlechtliche Ehen
台湾的同性恋曾经无法完婚 现在他们可以了图像来源: Reuters/Tyrone Siu

在相关问题上,台湾并非没有争议:保守人士和宗教团体曾一再试图杯葛婚姻改革。还于去年11月,在一项公决中尚有700万选民投票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尽管如此:随着同性婚姻合法化,作为对LGBT(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恋者)最宽容的亚洲地区,台湾的地位更形突出。台湾的"克里斯托夫大街日"目前已是亚洲同类庆祝活动中最为盛大的。

"不道德"

在大陆中国,情况则大相径庭。虽然,自1997年起,同性恋在这里不再被官方视为犯罪;从2001年起,同性恋也不再列入官方的精神病名单上;已有同性恋约会应用软件,大城市里有众多酒吧、电影节、咨询组织及替LGBT办事的律师,--然而,同性恋在社会上仍远未被接受;不同于异性恋的任何他种类型的爱恋依旧被视为不正常,或者, 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被认为是一种"阶段"。心理咨询师、以至医学课本提供有关医治同性恋的建议,--从尽快结婚到使用引起最激烈争议的、被证明有害的"治疗手段",不一而足。俗称的"逆转 "疗法或电击疗法便属于这些治疗手段。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研究结果,在中国,95%的男女同性恋者不愿公开。究其本因, 主要不是由于国家施压,而更多地是因为社会的和家庭的压力。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DW专栏作家泽林(Frank Sieren)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大多数父母和祖父母认为,传宗接代是后代的责任。这种期待更因实施了数十年的一胎政策而愈加强烈。由于宣讲工作不利,对得艾滋病以及遭社会排斥的害怕心理也普遍存在。因为, 即使同性恋者不再受迫害,也缺少对当事人不受歧视的社会保护。为让父母满意,假意结成异性婚姻,这在中国绝非少见。

不过,尤其是自习近平6年前就任以来,政府的所作所为让人得到这样的印象,即:同性恋在中国不受待见。2016年,一家中国法院否决了一对同性恋人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诉讼。同一年,在几乎没有正式解释的情况下,当局出台了一项法律,禁止在电台、电影、电视和互联网上表现所谓的"不正常性爱",强奸、乱伦和同性恋被等同视之。以某种方式涉及相关议题的脱口秀和网上连续剧均被禁止。这一审查的最新一个最著名牺牲品便是奥斯卡获奖音乐片《波希米亚狂想曲》:有关女王歌手摩克瑞(Freddie Mercury)跌宕人生的这一音乐传记片的中文版整整缩短了3分钟。被剪掉的不仅是同性恋场面,而且还有透露出摩克瑞对男子情有独钟的对话。这更让人大惑不解。中国每年只允许进口约34部外国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却获上映许可,曾颇让某些人欢欣鼓舞,称此是一种进步。其他人,例如,流亡柏林的LGBT影片制作人范坡坡则指出,鉴于做出这样的审查,中方试图表现出开放形象的努力并不成功。

婚姻作为社会平衡的保障

在今天的俄罗斯或文革时期的中国普遍存在的对同性恋的害羞或敌视并不是北京不愿见到此类内容的原因。政府宣传将传统的家庭结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保障国家的稳定。

Gleichgeschlechtliche Ehe in Taiwan
台湾先走一步 中国大陆还远吗?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S. Yeh

中国社会日益老龄化。虽然取消了一胎政策,新生婴儿数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依旧没有普遍的养老保险。所以,在这里,儿女以及孙儿女也须共同承担保障社会平衡的责任。还有:北京政府害怕可能质疑其权力要求的任何形式的批评,尤其是当它认为公民社会团体在其工作中效法外国人时,便更其如此。禁止LGBT活动人士集会或逮捕他们,不是常态,但数年来一再发生。

在北京, 人们不认为,台湾的这一发展会对大陆产生大影响。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称,"注意到了岛内的报道",但强调,"大陆实行的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鉴于北京视台湾为分离省份、并力求按自己的条件重新统一,信息很清楚:这种平权最终也将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不过,来自中国社会的压力却有另一指向。

(本文作者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