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尚无中国方略
2006年2月3日有一点十分清楚:不论欧洲人把目光投向何方,投向亚洲,非洲或中东,对能源十分饥渴的中国都将在那里出现。不论欧洲在全球事务中想达到什么,没有中国的赞同与合作,它都将一事无成。
欧盟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加深双边关系的途径之一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举行定期会晤。周五(2月3日),欧盟本届轮值主席丶奥地利外长普拉斯尼克便在维也纳会晤来访的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不过,此次会晤所拥有的政治框架条件并不理想。因为,中国在当下伊朗核问题的处理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欧盟和美国都需要这个在联合国内拥有否决权的大国的支持。而另一个问题,即欧盟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也成为此次欧中峰会的主要议题。军售禁令可说是制约“战略伙伴关系”的最大绊脚石。
两难境地
在奥地利任轮值主席期间,欧盟或许会做出取消军售禁令的决定。该项禁令是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大屠杀事件发生后颁布的。做出取消决定的前提是所有25个成员国都同意。迄今为止,由于中国对台湾的威胁,以及美国这个取消禁令的最大反对者施压,欧盟一直未能走到这一步。以法国为首的多个欧盟成员国敦促尽快结束军售禁令。欧盟首席外交代表索拉纳新近也表示,禁运已经成为历史,他建议,欧盟未来所要做的不是宣布禁售令,而是应该强化军火出口的行为准则。
不过,欧盟目前是身处两难境地:一旦取消禁令,则必定与美国发生冲突,这当然是作为欧盟-美国峰会东道主的奥地利要极力避免的。因此,观察家相信,维也纳将试图把这个棘手问题推给下一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去处理。
围绕军售禁令所发生的一切都证明:欧盟在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难以进行“战略性思维”。欧洲改革智囊中心的专家们便持这一观点。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默勒就指出:“商贸和经济议题在欧中双边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政治议题几乎没有任何份量,当然,这也和欧盟迄今没有统一的战略有关。”与此相关,欧盟外交政治家们对中国人权政策的犹犹豫豫的批评便十分说明问题。在中国外长对维也纳的访问中,人权问题也碍难成为中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