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行情已经结束”
2014年5月3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年前,欧洲在华企业的情绪就不太高涨,而现在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当时,在中国欧盟商会对成员企业进行的年度调查中,还有90%表示希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而现在这一比例只是稍稍过半。只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将中国视为全球最佳投资地点。销量和盈利都出现下降,大部分企业都认为中国的商业环境出现恶化。
企业面临利润下滑压力
对于未来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在这些欧洲厂商中间蔓延。新近当选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中国经济不再有10%,12%的增长率,现在只有7%,如果看季度数据的话甚至还不到7%。在一个大量产能堆积的地方,当然会出现利润下滑的压力。"
接受欧盟商会调查的企业认为,中国经济景气不振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不但让欧洲企业的游戏规则出现了变化,同时也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伍德克表示:"欧洲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我认为,'中国大行情'已经结束了。"
除了景气低迷之外,欧洲企业在中国还面临着其他问题。劳动成本迅速上升,缺乏具备资质的员工,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大。此外,他们还抱怨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受不公待遇。许多商业领域禁止外资进入,行政壁垒阻碍企业业务开展,法律规章的执行也不够透明开放。许多欧洲企业都感觉中国竞争者受到优待。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法律保障。
"中国政府应拿出行动"
欧盟商会表示,欧洲企业因为市场准入限制和各种规章制度所构成的贸易壁垒而损失的业务额高达210亿欧元。伍德克为此呼吁:"我认为,中国可以放松管制环境。即便在经济景气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可以吸引欧洲企业,比如通过开放此前一直对外封闭的市场区域。中国政府也提出要'更加市场化',现在他们必须用行动来证明。"
欧洲企业对于新一届北京政府所宣布的经济改革方案赞赏有加,但仍不清楚的是,这些方案是否以及如何得到实施。尽管整体气氛低迷,但欧盟商会认为欧洲企业在中国仍然不乏机会。现在必须将中国视为一个大陆,更为关注其中各个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同时在具有潜力的产业领域加大投入,比如环保技术,因为中国希望让经济发展更为"绿色生态"。而在日益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健康医疗领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作者:ARD 编译:石涛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