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经贸合作 欧洲究竟为何而怕?
2018年11月2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一带一路'现在确实由中国主导,这是否值得欧洲担心?" 中国国资企业-中国交建集团董事长宋海良在汉堡峰会的一个讨论会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参与该讨论的其他嘉宾们,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希腊著名律师事务所KLC的副总裁拉姆尼迪斯(Thomas P. Lamnidis)在介绍"一带一路"对中东、中亚地区经济的提振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反恐效应,而拉脱维亚交通部副部长梅里兰兹(Dins Merirands)则表示:"'一带一路'为我国带来了新的经济互联形式,填补了东欧格局剧变后拉脱维亚面临的市场空缺。我们东欧国家通过16+1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同时并没有忽视作为欧盟成员国的义务。"他不断回避主持人、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奈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有关"东欧国家单独与中国搞合作、正在破坏欧盟团结"之质疑,大谈特谈对华合作为拉脱维亚带来的实际好处。
抛出问题的交建集团董事长宋海良本人则在说,欢迎欧洲企业也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不要去计较一个具体项目究竟落在哪个公司手里。重要的是受援国家或地区具体能够收获什么。所以大家不要太过顾虑。"汉堡港务局的总裁迈尔(Jens Meier)也说:"欧洲和中国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并不重要,因为'一带一路'最终会是双方的机遇。"
在讨论中,只有欧盟对外行动署(相当于"欧盟外交部")亚太司司长维冈(Gunnar Wiegand)相对直面地谈及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担忧:"这些项目,不少都是由中国企业主导。我们欧洲希望,'一带一路'不要搞成一个排他性的项目,毕竟这应该是服务于全球开放产业链的,但愿中国能够真心地希望欧洲企业参与。"此外,他还强调了正在谋求加入欧盟的黑山共和国面临的高额债务问题,"而这些债务很大一部分都是欠中国的。我们欧洲必须在这里再次指出经济援助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中资收购 中国企业不够透明
在本届汉堡峰会上,另一大热点话题就是中资企业在欧洲的大规模收购行动。在这个议题上,各方代表明显要直言不讳得多。安永会计事务所负责德语区中资收购业务的孙轶在研讨会上就指出,在2016年德国机器人厂商库卡被中国企业美的收购后,德国乃至欧洲社会对中资收购的宽容度降低了许多,"这种降低从媒体蔓延到政界,再到社会各界。"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胡谧空(Mikko Huotari)则表示,欧洲对中资收购的担忧,部分来自于双方市场准入的不对等。"中国的投资开放度全球排名50开外,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排名则很靠前,因此是否能够减小欧洲人的担忧,取决于双方在该方面的差距缩小有多快。"他认为,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能否遵循对等原则,将对市场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安永事务所的孙轶则认为,欧洲方面对中国资本的担忧,很有可能来自一种"既爱又怕"的情绪,"德国各界保护本国核心产业的意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许多欧洲企业的第一大销售市场现在都是中国,他们最终都会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做出决策。"她透露,她所经历的许多案例中,被收购的德方企业已经没有增长潜力,只有依靠外来的战略投资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避免耗尽老本;而且,与几年前不同,中国企业如今的技术水平已经获得很大提升,在欧洲的并购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市场切入点。"一个强有力的新来者打破既有平衡,肯定会引发一些人的担忧。其实,在德国的非欧盟投资方,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日本也很靠前,很少有人去担心他们。"
曾经为不少在欧洲进行并购的中国企业进行公关咨询的施里西亚(Nils Schlesier)则指出了中国遭"区别对待"的部分原因。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介绍说,他经手的不少中国企业,包括收购库卡的美的在内,往往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接触公众舆论以及媒体,更倾向于在遭到外界质疑后被动地进行回应。施里西亚指出,也许中国企业习惯了另外一种市场环境,"但是欧洲社会对透明度有着不一样的要求。我做为公关咨询,有时会和中方负责人建议主动接洽媒体,消除公众的恐惧心理。这往往会取得良好效果。"
欧中双赢?欧洲必须先团结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国资企业的代表,在此次汉堡峰会上纷纷婉言谢绝媒体的采访请求。最常用的说辞是:"我们需要把采访提纲、预定的回答发回国内,等公司党委过几天批复后我们才能做采访。"
当然,并非所有的忧虑都可以通过主动沟通来消除。许多企业界代表在讨论会发言时高调赞扬"中国制造2025"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大量机遇,但是在会后私下交流时则在对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长之快表示惊讶,并对中国政府对此的直接支持表示担忧。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小组副主席赖因哈德·布迪克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是少数在该议题上直言不讳的与会者。他在讨论会上说:"我们总是说欧中合作是双赢,可是许多经济界人士私底下都在说,双赢就相当于中国人赢两次。欧洲要想长期成为对华合作的赢家之一,必须依靠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紧密联合。而现在,欧洲只有两种国家:小国家,以及不知道自己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