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贸易纠纷大事记
2013年7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欧之间就太阳能产品惩罚性关税已经进行了超过两周的谈判,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成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周五(7月5日),中欧双方都不愿意证实中国方面已经提出妥协方案的消息。一家位于上海的证券媒体不久前发表报道称,中国愿意限制太阳能产品的出口量,并为其定下最低价格。但随后人们发现,这家媒体的消息来源只是一位发改委已经退休很久的研究员。
中国商务部回复德新社表示,对所传中方已经提出妥协方案的消息并不知情。传闻称,中国方面在该方案里承诺每年最多向欧盟出口10千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而且价格不会低于每瓦50欧分。据传,中国方面要求对这一部分出口产品不征收,或只征收很低的关税。中国太阳能产品制造商英利表示对此妥协方案也并不知情。
谈判仍在继续
一位欧盟发言人仅仅声称,在北京举行的专家谈判仍在继续。他说:"这显示了我们仍然有责任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德新社从外交界中了解到,目前谈判的内容很有可能与中国方面自愿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有关。但正如西谚所云"魔鬼就在细节中",所达成的协议必须能够得以实行,而且还必须得到所有中国产商的认可。
为了加大向欧盟的施压力度,中国政府本周一(7月1日)宣布对欧盟进口葡萄酒展开反倾销调查。所谓"倾销"是指在国外以低于成本价格或生产国市场价出售产品的行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对此采取抵制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不受不正当竞争的影响。
太阳能企业危机大事记
德国太阳能产业陷入危机已经多时。亚洲的产能过剩以及低廉价格让欧洲的太阳能企业步履维艰。数月来,许多企业相继宣布破产。曾经是股市明星的Conergy集团刚刚于7月5日宣布破产。
2011年12月13日:位于柏林的太阳能企业Solon宣布破产。几个月后,印度与阿拉伯合资企业Microsol宣布收购Solon。
2011年12月21日:位于德国埃尔朗根(Erlangen)的太阳能产商Solar Millennium申请启动破产程序。
2012年4月3日: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版制造商Q-Cells申请进入破产程序。曾经拥有1300名员工的这家公司于同年8月被韩国韩华集团收购,大部分工作位置得以保留。
2012年4月17日:美国First Solar公司宣布,将关闭设于德国东部奥得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的生产厂,导致大约1200人失业。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有关机构希望查清中国厂商是否凭借及其低廉的价格损害欧洲市场的公平竞争。
2013年3月22日:技术巨头博世(Bosch)宣布将退出太阳能领域。该决定影响到大约3000名员工。该公司的太阳能业务2012年亏损约10亿欧元。
2013年4月17日:太阳能产业的危机也逐渐威胁到Solarworld公司。这一曾经是行业领头羊的企业宣布已经彻底用尽自有资本。该公司已经一蹶不振的股价继续下跌。
2013年5月8日:欧盟同意向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中国则以对欧盟产化工产品及葡萄酒展开反倾销调查予以回应。
综合报道:任琛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