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H. Schmidt: Wir sehen China ganz falsch (IV-ZF)

李鱼综合2008年4月11日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日前接受德国“西德意志日报”访谈时说,西方经常错看了中国。年近90高龄的施密特访问中国前后一共15次,最后一次是2005年。他认为,不可以用西方的尺度来衡量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固有的特殊性,中国的社会变革将遵循自己的道路。

https://p.dw.com/p/DgG1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前后一共15次访问中国。最早一次是在六十年代末。当时施密特担任德国的国防部长,德国同中国之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由于之前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施密特决定亲自到这个古老的国度看一圈。那次,他在中国跑了很多地方,他说,他试图用中国邻国的眼光,用日本的、澳大利亚的、新西兰的、朝鲜的、韩国的重新审视中国。这趟公差印证了他此前就已产生的"中国今后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想法。回到德国后,他对当时的总理勃兰特说,"我们必须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可以肯定,中国会成为世界大国。"勃兰特听信了他的话,同中国于1972年建交,比美国早了7年。


从文化着手思考中国

施密特对中国的好奇来源于对世界古老文化的尊敬。人类文明史上的古老文化,不论它们有过多么灿烂的过去,除了中华文化外,都相继消失了。为什么中国古老的文明得以继续,而其他的却不能?施密特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对施密特来说,中国的魅力还在于,20世纪后半叶以及21世纪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实验。不管怎么说,中国改革后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它的经济增长20多年来保持在8%以上的高水平。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施密特想得出答案。


毛泽东的两大功绩

说到中国近60年来的变化,不能不提毛泽东。中国对毛泽东的评价基本是三七开的,30%是错误,但肯定70%的功绩。施密特认为如果他来评价的话,毛泽东功绩的成分要小的多。不过,如果公平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至少有两大功绩无法抹杀,一是解放了中国妇女,这在一个受儒教传统文化主导的国度尤其值得肯定。第二,毛泽东让中国老百姓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国家,1945年时,这个国家软弱得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如果有一点公平的话,必须承认毛泽东的这两大功绩"。


邓小平与六四

施密特曾说过,有一天,邓小平会以最成功共产主义者身份载入史册。他同邓小平数度会谈,他说,邓小平是一位很和善的人,虽然谈不上和蔼可亲,但邓小平的聪明机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谈毛泽东不能不谈建国,谈邓小平不能不谈六四。施密特说,邓小平对那场数百人丧生的悲剧负有责任。

接下来,施密特强调,西方人对这个事件基本没有理解。他说,中国很讲究面子,那年,大学生的抗争已经持续了数周之久。中苏关系解冻后首访中国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为有学生的抗议行为不能从人民大会堂正门进入,而要从侧门走,"这让中国政府无法继续忍耐下去"。"此前的示威已经被容忍了数周,但这回太丢面子的事对他们来说实在忍无可忍。" 此外,中国当时"没有武警",只有士兵,"如果有武警的话,他们不会立即开枪,而是动用警棍来威胁"。施密特总结道,“西方媒体对引发悲剧的诸多因素既没有正确报道,也没有理解它们。"


西方理解中国为什么老走样?

记者问,为什么对中国的理解总是不正确,或者片面,或者同固有的形象脱不开呢?施密特说,因为西方对中国的诠释受到美国的主导,而美国对中国则抱着双重的拒绝态度:一是拒绝共产主义政府,二是觉得中国不可捉摸而非常可怕。为什么可怕?"因为,不认识的东西,总是很可怕的"。

施密特从文化着手,认为中国儒教文化同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中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其他道路。比如,当年古罗马不同于古希腊,雅典也不同于斯巴达,今天,中国的社会秩序也同样与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有本质的不同。"一切都按照美国模式操作的想法,只有美国人才会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