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之初看中国缺些什么
2003年3月16日其实中国的新纪元从2002年秋的中共十六大就已开始,目前的“两会”只是起到一个完整化的作用。无论如何,建立新纪元的过程至此算是完成了。简单地说,中国形成了江泽民坐镇,胡锦涛挑头,曾庆红、温家宝、吴邦国、贾庆林护航的一个新局面。江泽民是大赢家,曾庆红是最重要的证明,吴邦国和贾庆林也是江泽民的胜利。
中国现在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位置。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未来的超级大国非它莫属。要说中国现在不缺什么,首推那股蓬勃发展的朝气。这在全世界其它地方都是缺货的。这种朝气,在俄罗斯、东欧和印度这些地方也有一些,但还远远比不上中国的规模。要说缺什么,其实是很多的。在此只能随意地罗列一些。
缺一:大众的政治投入
两会期间,记者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等地,见到的一片一如既往的景象,车水马龙,经商的经商,上班的上班,各干各的事。除了报纸上,电视新闻里,几乎感受不到广大民众对这个国家领导层大换班的热情。可以说,高考的热情就大于政治换班的热情。在西方国家大选期间,尽管很多人根本不参加投票,对所有的政党都失望,但几乎每个人都非常关心大选的结果,民众中的多数是十分投入的。在中国,这一点明显缺乏。
原因当然很简单,因为在中国,所谓选举,所谓换班,仍然是上层的事。下层百姓只是听听看看了解一下结果而已。不过应该看到,中国这次称为第一次和平大换班的大行动,在中国的历史上毕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最近一次类似的行动(台湾除外),大概要追溯到尧舜的时代去了,而那也只不过是传说。中国乃至东亚没有真正的民主传统,人民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参过政。然而最新的例证恰恰是中国人创造的,那就是台湾。
近来中国大陆全民参政的呼声也再次高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改革呼声。全民参与经济,强者崛起,在中国现在已经做到了。全民参与政治,能者德者居高位,这应该是未来的必然。中国人不是什么都要求最高最快最大吗?要做政治经济大国,没有最大的民主,恐怕也难。
缺二:卫星天线
这东西听来很小,似乎无法与“缺一”相提并论。然而非也。中国政府至今仍然禁止百姓安装卫星天线。说白了,还是害怕新闻自由。一个真正强盛起来的大国居然有所惧,在卫星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一个发射自己卫星的国家,百姓不能有卫星天线,还真是有点滑稽。
平心而论,中国的新闻比以前自由了不少,新闻记者也敢于涉及一些禁忌的领域了,在所有的国际宾馆里,都能接收到包括德国之声电视台在内的一些国际新闻节目。本台的中文网也没有因为对“十六大”和“两会”品头论足而被封。现在,中国人再也不象以前那样被封在家里,公民可以随意前往全世界34个国家旅游,以后还会更多。人到了国外,还能不接触西方“腐败”的媒体吗?实际上,早已封不住了。在很大程度上,也早已不封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卫星天线还仍然不允许存在,早已没有理由。然而正是这个小小圆盘的缺乏,却在那儿毫无意义地损害着中国的形象。
这个小小的圆盘,可具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尤其在一个急需新闻与法律监督的国家,在一个天地重合,万象争锋的时代。
缺三:热水
这可是越说越小了。然而,这东西真的那么小吗?以前总觉得,无论中国怎么发展,好象跟西方发达国家比,仍然缺点什么,即使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也不例外。但总想不起来那是什么。有一次,一批中国学生来到德国,久居在此的一个华人对他们说,德国有一点特别好,无论到哪里,水龙头打开,就有热水出来。这才恍然大悟。
在中国,住在星级宾馆里,那是体会不到这点的。老百姓则是习惯了。近十年来,空调和热水器自然是到处风靡,中国楼房外面都出现了那一个个小方块。且不说美观如何,自装的空调和热水器,毕竟不如西方国家来得那么随意,那么舒适。
在西方国家(包括东欧),所谓“供应”,包括电、水、下水,同时还包括暖气和热水。也有一幢楼里自己烧油或烧煤气的,但也是“中央供暖供热”。中国原来有个规定,淮河以北才能供应暖气。而淮河以南的冬天,其实也是够冷的。即使在淮河以北,也只供暖气,不供热水。在近二十年里,中国在后两者方面听任民间自己解决,自己发展。从经济的角度看,一点错都没有。
但是,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二十几年,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楼内中央供应这一切的高级住宅。中国人爱说“与国际接轨”。然而这个热水和暖气的国际接轨问题,似乎还没有看到有关讨论,更没有看到与此相关的城市规划。然而,这是“与国际接轨”早晚的问题。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如果仍然不在城市规划中把这个“热水”问题规划进去,将来再高级的住宅也将改建,那个花费可就大了。
缺四:城市里的温暖
老外到了中国,爱说些恭维的话。于是中国主人便沾沾自喜。这次,记者跟德国朋友同行。这位年轻的老外用不着对记者说恭维话。他的观感是:北京很丑。但是上海真的很美。“我原来以为中国城市都跟北京一样,没想到还有上海这样美的城市。”
为什么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北京会被认为丑呢?这位老外的解释是:上海没有刻意地安排城市,好象是很随便地任其发展。而北京一味地要宽,要直,要圆(环线)。记者补充了一点,他也很以为然,那就是,在上海的不少角落,似乎是随意的,出现了一些温暖的角落。而北京缺乏的正是一种温馨。大楼有了。单独看挺美,与周围环境一对照,就显得很冷,不舒服。
当然,中国的北方跟南方比是有区别的。寒冷的北方没有夜生活,也是造成冷感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南方的一些城市,包括杭州这样与上海近在咫尺的城市,西湖以东的大城区与西湖周围俨然是两个世界。新的城区同样缺乏美感。另外,中国各个城市在近二十年中固然发展很快,但多半缺乏自己的特色,已经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
北京和中国许多城市一样,缺乏“角落”,缺乏温馨。并不是说不能有宽广(宽广也可以通过大片的绿来补救),不能有笔直,而是说:不能一味宽广,一味笔直,而要有变化,要千变万化,参差错落,要让人走到某处,忽然感到,这个“角落”真美,真浪漫,真让人感动。一个城市至少应该有一、二处独具特色而又令人感动的地方(不算古迹)。
就是这个老外,我们坐在上海东方明珠塔高处的旋转餐厅里,看着夜幕渐渐降临上海,外滩和远处摩天楼群灯光亮起,他着迷了。他说:“我在享受。我真想在这里再结婚一次”。而我则想到了北京和中国其它的城市:但愿它们不要等到太晚了才想起规划中的不足。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