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四合院正在消失

2001年11月23日

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文章中报道说,北京老城中的四合院正在消失。文章以豆子胡同为例,报道了市政府只给居民很短的时间,要求他们搬出时代居住的四合院,他们尽管不愿意,但也无能为力:

https://p.dw.com/p/1PBH

“市政府限令他们两个月内搬出自己的住房,而其中有很多人在这个老居民区已住了一辈子。政府首先在墙上张贴白纸黑字的公告,通知居民这里将拆迁,接着就出现了不祥的‘拆’字。一名与兄弟姐妹和老母亲住在一座四合院的男子说:‘我们不愿搬走,但上面不问我们。我们提意见,但这是鸡蛋碰石头。政府不管我们,我们被迫搬走。’

豆子胡同所在的这片老城区住着好几千户人家,其中约有一千名穆斯林。一个回族穆斯林居民说,政府应该照顾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豆子胡同中始建于十三至十四世纪元朝的小清真寺将不予拆除。每星期五,这座清真寺里约有一百名穆斯林做礼拜。该清真寺的阿匐说,清真寺不仅将留下,而且要进行维修。

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离开豆子胡同,这里有一些人多年来住的房子实际上只能称作棚子,是后来加盖进四合院的,这些房子拥挤不堪,冬天冷如冰窖。”

接着,文章描写了北京居民老式住房的文化内涵,指出,这种城市建设和社会结构互相融合的传统居住形式成了所谓的社会进步和商业利益的牺牲品。文章写道:

“这个小区是北京仅剩的少数几个典型的老居民区之一。狭窄的胡同、遮天蔽日的树荫、小商店、理发馆、蔬菜摊和四合院赋予了这个居民区一种特别的气氛。过去,带有曲线房脊和圆形瓦片的平房是整个北京城的特色,而共产党城市干部想象中的现代化北京却完全是另一幅模样:街道要宽,最好是六股车道;房子要高,最好是二十层或更高。

北京的干部是这样看问题的:交通流畅比保护文化遗产更重要,与胡同和平房相比,高楼大厦将给2008年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客人留下更好的形象。他们好象没有想到,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中国的古都想看的恰恰是文化和历史,并非高楼大厦。显而易见的经济利益加速了旧城的拆除过程,北京的地皮价格居高不下,在一块过去五个四合院的地皮上盖一座大楼,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