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来的正是时候”
2013年6月25日德国之声(DW):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在加利福尼亚的阳光沐浴下,通过36小时的"深度接触"让中美关系"升温"。现在,两国之间的言辞又变得激烈起来,原因就是斯诺登。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支持斯诺登逃离香港,或者至少是以某种方式在背后发挥了作用。而香港则有着自己的司法体系。您觉得,北京有多大可能在斯诺登离开香港的事情上没有扮演任何角色?
阿佩尔曼:我觉得不太可能。在这样一件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事件中,我们也可以预知美国对斯诺登的离去会非常愤怒。我觉得香港政府不太可能在不和北京商量的情况下行事,最起码会以非正式的形式通个气。
DW:我们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下,北京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别的选择?不管怎样北京方面对于斯诺登的出现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揭露了美国政府名为"棱镜"(PRISM)的监听项目以及英国政府的大型"数据吸尘器"。现在中国方面可掌握了回应美国政府对中国黑客袭击指责的论据,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的强硬立场。北京方面除了让斯诺登尽快离境以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阿佩尔曼:这首先让香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它们当时如果逮捕了斯诺登,并将其引渡给美国的话,香港政界的反对派肯定会指责香港政府的做法无视人权。香港政府总是要面对反对派的指责,后者认为港府只会按照北京的意思行事。反过来说,如果港府允许他(斯诺登)出境,又会有人说这其实是北京的指示,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香港依法所享有的自治权。对于香港政府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两难的事情。所以,北京方面的建议肯定是尽快了结此事。事情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它推至形式上的方向,说:美国提供的材料按照我们的法律和规定来看,不足以作为完整的引渡申请,我们不能予以批准。这是一种在保全面子的情况下,迅速摆脱麻烦的办法,最起码可以转移阵地。对于北京来说,斯诺登向外界透露信息的时机恰到好处。正好是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举行峰会之际。奥巴马的想法是通过那次峰会向中国施压,让其至少承认对美国企业或者安全机构发动过网络黑客袭击,并停止相关互联网间谍活动。而斯诺登所揭露的信息让奥巴马一下子没有了底气。所以从这点来说,北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好处。至于斯诺登是否会接受审判,北京方面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关心。我觉得问题的根本还在香港政府。
DW:从美中关系的实际意义来看,目前这种外交辞令上激烈的你来我往在多大程度上是"表面现象"呢?
阿佩尔曼:现在的言辞确实有些言过其实,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如此。美国试着把这看作是中国和一个叛国者同流合污的做法,最后让他溜走。而中国试图让世界舆论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从事大规模非法监视行动的这一点上。双方用尽一切言辞试图获取对相关事件加以解读的主动权。但最后,两国在经济以及地缘策略上的关系其实更加重要。所以,这个话题没过多久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斯诺登反正已经不在中国了,令美国政府恼怒的对象已经变为俄罗斯。这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只能是好事。
DW:目前中国的报纸以及官方人士都抱怨监控互联网的做法,这难道不是一件挺具讽刺意义的事情吗?中国自己拥有着一套强大的监控互联网的体系。当官方的人民日报通过评论文章抱怨美国由一个"维护人权的模范"变成了一个无视个人隐私的国家时,中国民众何时才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情当中的讽刺意味呢?因为他们(中国民众)完全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阿佩尔曼:在这场讨论中,双方都抛出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论据,这件事情本身就极具讽刺意义。最起码有觉悟的中国读者完全清楚,他们在网上的行动都会受到监视,无法在互联网上享有言论自由。斯诺登提出的一个指责是,美国曾经尝试入侵中国精英大学--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统。那里设有对于中国的互联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服务器。你可以从昨天(6月24日)的一期香港报纸中了解到大学生们对此是如何反映的。他们对此看得很开,表示:'嗨,这种做法虽然不算光明正大。可是我们也知道我们也在自己政府的监控之下。'这样有觉悟的读者肯定能看透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用意,也能够了解这其中的讽刺意义。但对于中国其他广大民众来说,美国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可能会受挫。中国政府也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此加以利用:只要在美国发生了侵犯人权或者其它严重事件时,北京政府就会扒开这些伤痕,对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提出批评,也会享受一下坐在原告席上的感觉。
采访对象简介:阿佩尔曼(Björn Alpermann)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东亚系,专门从事现代中国研究。目前就职于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重点研究课题包括中国政治体制、民主运动、社会转型以及政治文化。
采访记者:冯海音(Matthias von Hein) 编译:任琛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