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抗命表现公民责任意识

石涛2014年9月30日

香港民众抗议声势不减。德语媒体认为,港人的“抗命”正是公民责任心的表现,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一个麻木不仁的对手。

https://p.dw.com/p/1DNqH
Hong Kong - Proteste mit dem Mobiltelefon
图像来源: Reuters/C. Barria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周二(9月3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香港的公民抗命运动是公民责任意识的表现。文章作者称,平日的金融中心现在成为了大规模抗议的场所,这让许多香港人忧心忡忡,生怕香港成功与富裕的根基遭到动摇。而北京的当权者们更是坚定了自己的观点:政治自由只会带来动荡。

"另一方面,所有热爱自由的人都能心平气和地看到,香港年轻人毫无畏惧地向政界发声。他们要求实现的民主程度,正是英国人在1997年将这个殖民地交换给新的中国东家时商量好的。不多,也不少。"

敢于反抗的香港年轻人

文章作者观察到,香港抗议活动的主力军是大专院校的学生,正是北京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政治同化"的那些人。这些天来,谨小慎微、亦步亦趋的大陆年轻人和敢于反抗的香港年轻世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hina Studentenprotest in Hongkong Occupy Central Demonstrant Regenschirm
年轻一代是香港抗议活动主力军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

"北京希望消弭这种政治适应度上的差异,但却没有认识到,抗命也是香港年轻人责任意识的一种表现。他们认为自己对这个部分自治体负有政治责任,而其巨大经济成就也让中国受益。在中华帝国的其它地方,年轻人毫不关心国家,正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一心关注自己的生活安康。原因是,为了独揽大权,政府希望人民对政治尽量冷感,并竭尽全力支持相应的行为方式。"

"北京专制的最好朋友"

文章最后,《新苏黎世报》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国内外的商业界在中国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将其称为"北京专制的最好朋友"及"支援部队"。"中国政府的这支最强部队在香港也早已全力动员起来。除了警方的镇压措施之外,他们将用自己的胆小怕事为重建政治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在评论香港局势的时候也提到了经济界的因素。文章提到,主导香港金融业的观点是短期实现的民主并非生意红火的先决条件。

"当地的银行家们尽管强调,透明的法治国家是(香港)成为投资热点的前提条件。但这一前提条件已经由英国人在其殖民地实现了。伦敦当时也没有给中国居民以选举权。很显然,一个金融中心在没有民主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常运转。"

"麻木不仁的北京"

文章作者写道,商界尽管同情学生运动,但却担心香港失去稳定。而学生们则认为,中国放松香港本地金融市场的调控机制,香港被作为"资本主义的试验田"遭到滥用。其结果是,房价飞涨,收入差距拉大。

Studentenprotest in Hong Kong Occupy Central 28. Sept
图像来源: REUTERS/Bobby Yip

"当前冲突的双方并非香港和大陆,而是这个特别行政区社会中的雇员和资本。最大的危险是,最终大家都输。可能出现的恐怖场景是:抗议持续不断,参与者越来越多,最终结局是愈加暴力的警方行动。示威者们面对的是一个麻木不仁的对手-北京。即便是军队进驻也并非不可想象。北京绝对不会让香港比计划中更为提前的得到民主。如果通过大规模示威可以实现更多民主的消息在中国传开,那么出现连锁反应也就为时不远了。"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