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错失良机
2016年6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世界报》的评论以"向中国表明界限"为题,指出欧中之间的相互投资条件强烈不平等。
"跨国投资是个好东西。它能促进竞争,引导资金流向最高效的经济部门。理论上而言,最近几星期中国企业在欧洲大举投资的消息,是值得欢迎的。不论是收购国际米兰,还是哈恩机场,或者是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作者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当欧洲企业想要在中国投资时,遇到的却是严格的限制。"一份目录清单决定了哪些领域可以投资、哪些领域受到限制、哪些领域完全禁止外商投资。即便去年中国已经减少了禁止投资的领域数量,但是欧洲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投资阻碍依然高于中国在欧洲所遇到的。而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则因政府不断干涉市场之问题而困扰。不论是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他们都必须遵循政府的旨意。一个绝佳的例子便是中国市场上人为维持的过剩产能。"
"近三年来,欧盟都在就一份投资保护协议进行谈判。这份协议将为上述问题制定规则。而在大家都在讨论和美国的自贸谈判时,却没什么人关心和中国的相关谈判。长期而言,德国企业是否能在中国获得明确且可靠的投资规则、是否能获得相应的法律稳定性,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相比'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座椅是否有着同样的制造标准',前者要重要得多。"
"然而,和中国的相关谈判却没有什么进展,中国人正在制造阻碍。但欧洲也有施压的办法。中国希望被承认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只要欧中之间没有达成相应的投资保护协议、从而确保双方都有对等的投资条件,欧洲就应该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周四出版的德国《商报》则以"保护主义的原罪"为题,刊发社论,认为在德资企业在华境遇问题上,德国政府因为在库卡收购案上表错了态,从而错失了一次良机。
"德国的企业经理人正在抱怨中国经济的某些领域太过封闭,阻碍了他们的扩张脚步。与此同时,他们还注意到中国人正在欧洲大举收购。欧洲企业完全有理由抱怨中国市场的限制以及双方在市场准入条件上的不平等。一方面,中国投资者正在以空前的规模涌向欧洲,就在去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达到了140亿欧元,比2014年增长了44%。今年,中国人的扩张脚步进一步加快,甚至是以收购的形式。克劳斯玛菲、哈恩机场、库卡并非孤例。而在另一方面,去年的欧洲对华投资额为93亿欧元,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9%。中国企业能够在欧洲几乎所有领域自由参股,但是中国市场的许多领域却依然对欧洲企业紧锁大门。"
"对于德国总理而言,这本应是一次良机,她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催促中国领导人进一步开放市场。欧洲市场是开放的,中国的还不是--这才是德国领导能够传递给中国的真正有份量的话语,而非单纯的库卡收购案问题。"
"高科技企业库卡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标兵企业。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有意收购库卡,则让德国以及欧盟的政界都很沮丧,他们认为,欧洲的高科技不能流入中国之手。"
"正是欧洲政界的这种看法,给局面造成了损害。北京的官员表露出了恼怒之情,德国中国商会就'保护主义倾向'提出了警告。中国人现在正在讨论,德国是否突然不再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默克尔在华期间,将不得不就此事进行解释。她必须要强调,德国继续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作者总结认为,即将开始访华的默克尔,原本就市场准入问题占有强势地位,现在却因德国政界就库卡的表态滑入了弱视地位。评论末尾写道:"德国以及欧洲的企业依然迫切地需要中国。尽管有着种种担忧,但是中国市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将保持增长。欧洲企业想要从中获利,就必须获得平等的市场准入资格。欧洲政界在和北京谈判时,一定要在此问题上施加压力。但是,欧洲人想要在这个议题上保持自信,自己就不能持有保护主义立场。库卡收购案,应该成为一个教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