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欧洲能在对华政策上发出共同声音吗?
2024年5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德法两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作为欧盟最重要的两个成员国,至少在对华政策方面,德法两国还是应当发出共同的声音。这篇题为《再次误入歧途》的评论写道:
“法国总统邀请德国总理前往巴黎,共同参加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会谈,但却遭到德国总理的拒绝,此举显然是一次战术性错误。受俄乌战争以及贸易政策等诸多问题的影响,欧盟正在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之际,德国总理缺席巴黎会谈,显然是对欧盟的一次削弱。
事实上,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德国和法国的切身利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德法两国都希望劝阻北京不再为俄罗斯提供支持,德法两国的对华贸易也都处于逆差状态。唯一的区别在于,德国总理肖尔茨已经被绑上了德国大型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的战车。欧盟如果就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采取保护性措施,德国车企就会很担心他们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受到影响。这不禁令人想起了德国以前犯过的同样错误,即同俄罗斯的贸易关系令德国陷入了对俄罗斯的政治依赖。一再标榜‘时代转折’的德国总理本应对此深有体会。同样也是德国政界出身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显然对中国的补贴政策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评论称,德法在对华政策上不能协调一致,最终受益的只会是中国:
“本周的最大赢家则是第三方习近平。他只需在白兰地进口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就足以让法国得到安抚,接下来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视察其他欧洲盟友了:塞尔维亚的摇摆政治家武契奇和欧盟内讧制造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后者也经常在布鲁塞尔为普京代言。即便是在维系盟友关系方面,中国也比欧洲人更胜一筹。”
柏林出版的《日报》发表评论称,中国一向对欧盟各国实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而且一直收效显著。但在中国产品大量涌入欧盟市场,欧洲面临“去工业化”风险的大背景下,欧洲人的团结精神显然已经被激发了起来:
“除此之外,至迟从俄罗斯发起侵乌战争之后,大多数欧洲国家就已不再忽视来自中国的地缘政治威胁了。北京向俄罗斯提供机床以及军民两用物资,保障了普京战争机器的运行。与此同时,尽管北京也是相关制裁决议的签署者,但北京仍在对朝鲜政权提供支持。朝鲜为俄罗斯提供的炮弹,正令俄罗斯的战斗力明显得到提升。
简而言之:尽管习近平本人也不断对阵营划分以及新冷战的风险提出警告,但中国的外交立场却恰恰在为这一发展趋势推波助澜。如果欧洲希望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必须放弃各国私利,而发出共同的声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分化欧洲的企图,就会变得越来越昭然若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