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柏林铺开红地毯

2023年6月20日

本周一,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是国际舆论聚焦的话题。而同一天在柏林举行的德中政府最高层的一场对话,则得到了德国媒体的关注。

https://p.dw.com/p/4SqIB
中国总理李强受到德国总理肖尔茨的欢迎
中国总理李强受到德国总理肖尔茨的欢迎图像来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华行程的最后见到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德国媒体看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称,“有时候,决定政治气候的,是那些细小的用词。”这篇题为“字字千金”(Wo jedes Wort zählt)的评论写道:

“‘进展’就是这样一个词。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与美国国务卿托尼·布林肯会晤时指出,中美关系取得了‘进展’,这个说法定位对国际贸易意味着千百亿美元,而且意义还不仅于此,这还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本,必须聪明地拿来投注。

布林肯访华最大的认知收获在于,人们意识到,尽管(美中)双方间存在种种竞争,但仍希望继续外交努力,而且仍能够找到共同语言。布林肯精心计算好的让步得到了中方的接受,后者还示意愿意回到可预判的轨道上来——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和习近平争取第三届任期以及疫情时期的中国都偏离了这条轨道。2017年以来,双边关系陷入低谷,现在,一个谨慎审视的时期开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无话可说的状态何其危险,过去数年里已有足够的例子。中国的制度容易造成的情况是,通过对外展示强力来掩盖内部的虚弱。而美国国内的反中情绪也早已脱离了现实,两党内部的对华强硬派展开了一场看谁更强硬的竞争,让国家无所适从。

双方有太充足的理由将其竞争对抗纳入一个管控机制。从经济层面看,美国和中国都不能允许为争夺影响势力范围而展开一场战争,而军事上,这样一场对决将没有赢家。因此,考虑如何管理这一关系,是明智的。美国采取了主动,中国则予以了回应。在长时间的互不交流之后,这一成果不可小觑。”

相互竞争的伙伴

柏林出版的《日报》关注了中国总理李强率团访问柏林,参加德中政府间磋商。作者认为,中国正在对欧洲展开一场魅力攻势,而德国仍被中国视为在欧盟内最重要的伙伴。但这篇题为“柏林为来自北京的对手铺开红地毯”的文章写道:

“不过,德国政府不应被顺耳的言辞所蒙蔽。中国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对内变得更加高压,而且停止了其经济改革路线。像以前那样一切照旧是不可能了。

北京在国际上表现出的越来越强的攻击性、其对台湾日益加剧的军事威胁、对香港民主运动的彻底打压以及对经济活动更强化的干预,都使得德国国内对中国的态度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谈‘以贸易促转变’了。尽管如此,正如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社民党)上周所说,眼下正是对话的时机,‘在目前的世界局势下,相互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德中政府磋商在即 如何重新定位对华关系

德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持务实的乐观态度,政府发言人毕希纳(Wolfgang Büchner)表示,期待一场‘良好和建设性的交流’。此次磋商的主题是‘共同可持续行动’,意在强调同中国关系中伙伴的层面。对德中关系,柏林不厌其烦描述的定义是‘伙伴、竞争者和战略对手’。

然而近来,重心越来越偏向战略对手的方向。本周三在柏林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也表明了这一点。该战略强调,中国‘一再采取与我们(德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相违背的行动’ ,同时,发展伙伴关系还有现实可能的领域正在缩小。

文章最后写道:“吸取了对俄罗斯关系的教训,联邦政府面对德国对中国(比对俄罗斯)更为巨大的依赖性,选择了‘去风险’ (De-Risking)的口号。这意味着减少风险和依赖性,以便能应对比如北京将威胁付诸实施、进攻台湾这样的情况。但是对一些德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说,其对中国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依赖性如此之大,不得不作长期的转型。”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