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柏林鋪開紅地毯
2023年6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訪華行程的最後見到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德國媒體看來是一個積極的訊號。《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稱,「有時候,決定政治氣候的,是那些細小的用詞。」這篇題為「字字千金」(Wo jedes Wort zählt)的評論寫道:
「『進展』就是這樣一個詞。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與美國國務卿托尼‧布林肯會晤時指出,中美關係取得了『進展』,這個說法定位對國際貿易意味著千百億美元,而且意義還不僅於此,這還是一筆巨大的政治資本,必須聰明地拿來投注。
布林肯訪華最大的認知收獲在於,人們意識到,儘管(美中)雙方間存在種種競爭,但仍希望繼續外交努力,而且仍能夠找到共同語言。布林肯精心計算好的讓步得到了中方的接受,後者還示意願意回到可預判的軌道上來——川普治下的美國和習近平爭取第三屆任期以及疫情時期的中國都偏離了這條軌道。2017年以來,雙邊關係陷入低谷,現在,一個謹慎審視的時期開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無話可說的狀態何其危險,過去數年裡已有足夠的例子。中國的制度容易造成的情況是,通過對外展示強力來掩蓋內部的虛弱。而美國國內的反中情緒也早已脫離了現實,兩黨內部的對華強硬派展開了一場看誰更強硬的競爭,讓國家無所適從。
雙方有太充足的理由將其競爭對抗納入一個管控機制。從經濟層面看,美國和中國都不能允許為爭奪影響勢力範圍而展開一場戰爭,而軍事上,這樣一場對決將沒有贏家。因此,考慮如何管理這一關係,是明智的。美國採取了主動,中國則予以了回應。在長時間的互不交流之後,這一成果不可小覷。」
相互競爭的夥伴
柏林出版的《日報》關注了中國總理李強率團訪問柏林,參加德中政府間磋商。作者認為,中國正在對歐洲展開一場魅力攻勢,而德國仍被中國視為在歐盟內最重要的夥伴。但這篇題為「柏林為來自北京的對手鋪開紅地毯」的文章寫道:
「不過,德國政府不應被順耳的言辭所矇蔽。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對內變得更加高壓,而且停止了其經濟改革路線。像以前那樣一切照舊是不可能了。
北京在國際上表現出的越來越強的攻擊性、其對台灣日益加劇的軍事威脅、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徹底打壓以及對經濟活動更強化的干預,都使得德國國內對中國的態度受到很大影響。現在已經沒有人再談『以貿易促轉變』了。儘管如此,正如德國聯邦總理肖爾茨(社民黨)上周所說,眼下正是對話的時機,『在目前的世界局勢下,相互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
德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持務實的樂觀態度,政府發言人畢希納(Wolfgang Büchner)表示,期待一場『良好和建設性的交流』。此次磋商的主題是『共同可持續行動』,意在強調同中國關係中夥伴的層面。對德中關係,柏林不厭其煩描述的定義是『夥伴、競爭者和戰略對手』。
然而近來,重心越來越偏向戰略對手的方向。本周三在柏林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也表明了這一點。該戰略強調,中國『一再採取與我們(德國)的利益和價值觀相違背的行動』 ,同時,發展夥伴關係還有現實可能的領域正在縮小。
文章最後寫道:「吸取了對俄羅斯關係的教訓,聯邦政府面對德國對中國(比對俄羅斯)更為巨大的依賴性,選擇了『去風險』 (De-Risking)的口號。這意味著減少風險和依賴性,以便能應對比如北京將威脅付諸實施、進攻台灣這樣的情況。但是對一些德國企業和跨國公司來說,其對中國市場和生產基地的依賴性如此之大,不得不作長期的轉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