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繁
电视直播节目
最新视频
焦点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广告
德语媒体
德国、奥地利、瑞士等讲德语国家地区的出版物或网络媒体。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电动汽车才是开始?
《世界报》分析欧中贸易争端背后的根本原因--中国一场很深的经济危机。《图片报》关注中俄科技产品对终端客户的安全风险。
德语媒体:如何抵御无处不在的专制中国影响力?
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奥地利《标准报》撰文呼吁,欧洲必须联手美国对中国更加强硬,因为无法指望经济繁荣会让中国自动接近西方价值观。德国政府前发言人则在德国《焦点杂志》刊评指出,欧洲亟需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来应对中国的挑战。
德语媒体:德国对华政策的"盲飞"
《经济周刊》和《法兰克福汇报》分别刊登客座文章,对德国的对华政策作出批评性的分析和建议。
德语媒体:很难被称为“洪水袭来”的中国电动车和比亚迪在欧洲踩到的“坑”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乘用车在德国的市场份额约为1%,远称不上“洪水袭来”。面对中国电动车的竞争,有一个比打贸易战更好的方法。《商报》关注到虽然比亚迪想借助欧洲杯球赛提高知名度,但却在投放广告时“踩到坑”。
德语媒体:习仲勋教会习近平如何与莫斯科打交道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关系的策略,其中提到“习近平可能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在与莫斯科的关系中避免任何‘亲密’,始终保持距离”。t-online则评论指出,中国探月技术将“无情超越其它国家,且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后果”。
德语媒体:中国不会改变自己的经济模式
德国《商报》发表评论指出,即便北京与布鲁塞尔进行接触的做法是正确的,但谈判也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因为中国不会修改自己的经济模式,仍会继续向企业提供大量补贴。
德语媒体:“想与中国打交道时得到重视,就不能只发出空洞的威胁”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上周末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德国媒体认为,哈贝克的访华让欧洲人取得了初步成功,因为北京方面现在同意与欧盟就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一事展开谈判。
德语媒体:互相嫌弃又互相需要的老夫老妻
周六的德语报刊,纷纷关注正在中国访问的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南德意志报》将德中关系比作一场持续多年的婚姻,双方都已经不想一起过却又谁也离不开谁。《巴登报》则注意到哈贝克试图缓和欧中关系,认为这说明哈贝克想当德国总理。
德语媒体:关税之剑迟早变钝
正在中国访问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欧中双方围绕电动汽车关税的争议暂时难有突破。来自德国大众汽车总厂所在地区的《不伦瑞克报》发表评论指出,一旦比亚迪等中国厂商在欧洲本土建厂生产,关税就无法再保护本土车企。《世界报》则质疑欧盟大搞双重标准。
德语媒体:遏制俄朝 西方寄希望于北京
普京和金正恩结盟,中国今后怎样对两国施加影响?德国《日报》警告,普京帮助金正恩绕开联合国制裁,将让中国在远东的联盟更加危险。瑞士《新苏黎世报》认为,北京现在非常担心俄罗斯会向朝鲜提供先进核武器技术。
德语媒体:习近平并非普京的真朋友
中国、俄罗斯、朝鲜的专制统治者不断接近,引发了德语报刊的担忧。《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中俄接近是出于共同利益,普京无法指望中国会提供真正友谊。《劳西茨评论报》和《人民之声报》则关注中国在俄罗斯朝鲜关系中的角色。
德语媒体:哈贝克访北京该谈什么?
在欧盟威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不久后,德国经济部长将访问北京。《奥格斯堡汇报》分析了哈贝克此行必须传递的信息。《商报》则指出,在当前的贸易冲突中,中国正加剧它实际上想避免的恶性循环。
德语媒体:俄乌战争持续让中国渔翁得利
刚刚落幕的瑞士和平峰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没有与会的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乌克兰的和平将取决于中国的态度。《新苏黎世报》则指出,一场持续不断、但俄罗斯又无法获胜的战争,最为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德语媒体:适度贸易保护有助于遏制极右势力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具有良好的动机,但是其实际效果则非常取决于具体操作手法----这是德语区各大报刊本周达成的共识。德国《时代周报》赞扬欧盟在出台坚决措施的同时依然向中方发出谈判讯号,瑞士《新苏黎世报》则警告必须避免补贴竞赛。
德语媒体:欧盟关税迫使欧企减小对华依赖
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决定,依然是德语区各大报刊争论的话题。《商报》刊发了一正一反两篇评论,《经济周刊》则刊登一篇专栏文章,分析加征关税的利弊。
德语媒体:关税到底是邪路还是正当防卫?
周四的德语区各大报刊纷纷就前一天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决定发表评论。《标准报》强烈抨击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认为弊大于利。《奥格斯堡汇报》和《南德意志报》则赞扬了欧盟籍此有分寸地回击中国的“削弱西方经济”之地缘战略。
德语媒体:奔驰宝马并不关心国家利益
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德国车企担心中国报复因此予以反对。《经济周刊》刊评指出,这凸显奔驰宝马等巨头并不关心德国或欧洲的国家利益。《新苏黎世报》则担心刻意削弱中国会增加战争风险。
德语媒体:没有台湾 就没有人工智能
六月初举行的台湾国际电脑展,再次显示了台湾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所占据的全球霸主地位,也凸显了台海安全,对整个世界是何等重要。
德语媒体:奥威尔式的社会信用体系?
六月初,中国官方发布了《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加快这一领域的立法进度,并将信用体系扩展至旅游、保健以及护理等行业。这是中国社会将进一步“奥威尔”化的信号吗?
德语媒体:中吉乌铁路 习近平给普京的当头一棒
中吉乌铁路项目协议得到签署。《法兰克福评论报》指出,普京多年来一直反对该项目,这条铁路线绕过俄罗斯,俄乌战争或加速了项目的进展。此外,中国汽车供应商强大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德媒的关注。
德语媒体:三中全会将会释放什么信号?
前不久中国官方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7月在北京市召开。按照惯例,三中全会通常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方向,那么此次被异常推迟数月之久的三中全会,又会发出怎样的信号呢?
德语媒体:中国独角兽为什么被美国反超?
《焦点》杂志的客座评论认为中俄联盟是一场世纪变迁,打造一个更大、更强、更危险的超级帝国。《法兰克福汇报》则探究了中国的初创企业成长放缓的原因。
德语媒体:忘记吧,你没有看到
在六四35周年纪念日,《明镜》周刊发表长文,探讨中国普通民众对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的记忆如何被当权者剥夺。
德语媒体:假如中国是一家私营企业
《资本》杂志将中国比作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习近平则被比作只会政治挂帅的无能总裁,建议投资者最好远离这家公司的股票。《经济周刊》则注意到欧盟正酝酿针对中国廉价电商的新规,并批评欧洲人的行动太过迟缓。
德语媒体:中国科技领先 欧洲经济受威胁
《新苏黎世报》指出,如果北京不进行深远的经济结构改革,中国经济奇迹就会正式终结,而西方也会被迫陷入和中国的补贴竞赛。德国《商报》则刊登德美两位退休外交官的客席评论,认为中国科技越领先,欧洲经济就越受威胁。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中东和平计划
中东局势日趋紧张之际,周四在北京的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发布主旨讲话。中国媒体称,习近平的讲话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德语媒体:来自世界屋脊的礼物
中国官方本周宣布启动新一期国家支持的芯片产业“大基金”,得到《新苏黎世报》的关注。《南德意志报》则介绍了中国向马尔代夫赠送的一份特别的礼物。
德语媒体:“产能过剩”是个假命题?
中国在电动车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也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讨论。
德语媒体:分歧多于共识的中日韩峰会
时隔近五年之后,中日韩政府首脑再度举行了三方会晤。台海局势紧张,朝鲜加剧挑衅,以及中美关系日趋对立之际,中日韩三方会晤发出了哪些信号呢?
德语媒体:相较巴勒斯坦 台湾更应获得国际认可
《南德意志报》评论称,上周北京的对台军演,应当引起德国的警惕。《世界报》发表评论写道,一些西方国家争相恐后地去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地位,却对民主台湾的地位问题噤若寒蝉,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德语媒体:“头破血流”仅仅是威胁台湾?
台海紧张局势继续引发德语区报刊的关注。《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鉴于经济是北京的软肋,那么西方就应该主要用经济手段来向中国施压。《里根斯堡报》指出,中国威胁的不止是台湾,而是整个西方世界,因此德国军舰必须穿越台海以作示威。
德语媒体:应向北京表明界限
《新苏黎世报》写道,中国对台湾的军演在战略上起到反效果,因为台湾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仅会比过去更负面。《科隆城市报》认为,面对中国对台湾的威胁,应向北京表明可能面临经济后果。
德语媒体:欧洲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欧盟委员会也在酝酿相关举措。《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欧盟是美中争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只要欧盟内部不团结一致,其掌握的“王牌”也会变得棘手。
德语媒体:中俄联手挑战国际秩序
《商报》发表评论称,中俄日趋紧密的双边关系,标志着美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衰减。《明星》周刊评论称,北京故意为普京来访营造老友重逢的氛围,就是为了展示对华盛顿的蔑视。
德语媒体: 不亢不卑 维持现状
台湾新总统赖清德就职之后,台海局势能否出现缓和,亦或会变得更加紧张?德语各大媒体都希望从赖清德的就职演说中为上述问题找到答案。
德语媒体:孤独的台湾
台湾新总统赖清德宣誓就职之际,《时代》周报聚焦台湾日益缩小的国际空间。《科隆城市报》则关注了上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中国之行。
德语媒体:“美国恐惧”、“法国恐惧”和“德国恐惧”
针对美国最新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特殊关税的政策,德国媒体纷纷发出谴责声音,认为这是美国选战期间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但在欧盟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上,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德语媒体:普京不能输
《时代周报》题为"他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的文章分析认为,尽管中俄靠近,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中国国内外交政策圈中,也存在对中俄关系质疑的声音。尽管如此,习近平不会置普京于不顾。
德语媒体:稳如磐石的中俄伙伴关系
周四,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北京,并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普京开始其新一届总统任期后将首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中国,显然也是为了凸显莫斯科同北京非同寻常的伙伴关系。
德语媒体:一场贸易战的开始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恐怕不会无动于衷。欧盟也正在调查中国的一系列产品。一场贸易战是否要拉开序幕?
德语媒体:征收电动车关税 德法意见不一
周二美国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是否也会采取跟进措施,目前并无定论。德法两国在是否应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
德语媒体:习近平让欧洲自爆弱点
上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结束了对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欧洲三国的访问,《法兰克福汇报》继续分析习此次欧洲之行体现出的欧洲的“短板”。《日报》则关注了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下降。
德语媒体:习近平心情复杂
德语媒体聚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的访欧之行。《时代周报》指出,习近平并没有更接近其主要目标。《南德意志报》则认为中方实施了类似“对冲”的策略。
德语媒体:钢铁般的友谊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本次出访欧洲三国,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但细究之下也不难发现,他在巴黎、布加勒斯特和布达佩斯的会谈氛围,实际大不相同。
德语媒体:习近平欧洲三国行暴露“欧洲在地缘政治上处于第二梯队”
德国《商报》发表客座评论指出,习近平在欧洲之行中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并非巧合,匈牙利就经常阻止欧盟就中国问题做出联合决议,充当特洛伊木马。因此“欧洲人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越团结,就越能影响北京的行动”。
德语媒体:欧洲能在对华政策上发出共同声音吗?
作为五年来首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已经完成了对法国的访问行程。德国是法国的近邻,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法高层的会晤自然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高度关注。
德语媒体:危机重重的欧中关系
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一向很少出国访问,也正因为如此,此次习近平的欧洲之旅,也就格外引人关注。
德语媒体:习近平欧洲之行背后的信号
德语媒体关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本周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的访问。他怀着怎样的目的再次造访欧洲?他与此间政治高层的互动又会给欧盟对华政策带来哪些影响?
德语媒体:德国人迟早也要996?
欧洲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此消彼长,今后的欧洲人是否还能享有现在的福利水平?德国《不伦瑞克报》警告说,要想避免996的命运,欧洲人必须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奥地利《小报》则对此持强烈悲观态度。
德语媒体:习近平来欧洲干什么?
习近平即将前往欧洲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三国。这是5年以来的习近平首次出访欧洲,他此行所求为何?与此同时,亚洲大国印度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工厂也成为德媒关注的话题。
前一页面
第3 页,共7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