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联手编写历史教科书
2006年7月10日周一(7月10日),一部德法联手为两国高中生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将在萨尔布吕肯面世,该书涵盖了自二战结束至今的历史。
1940年艾菲尔铁塔前,希特勒目光阴郁;1984年科尔同密特朗热情握手。两幅排列在一起的图片恰似历史的正反两极,而教科书如同一面镜子映射着它们。不过,一本所谓成功的历史书,是不能仅仅执着于双边伙伴关系的。这一点书名早已透露--历史:1945年后的欧洲与世界。
随手翻翻,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中插印的大幅彩图赫然在目。不过图上不是欧洲画面,而是1945年被美国用原子弹夷为平地的日本广岛,以及数周后联合国的成立典礼。
借助不同的视角洞察历史,从而认知丰富多样的世界图景,这个点子史无前例。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没出现过由两国人民合写的教科书。这得归功于德法青年议会。
2003年值德法缔结爱丽舍宫条约40周年之际,青年议会提出,为了避免两国可能的误解,应编写一本“内容一致的历史教科书”。创意一出,即获官方响应,政府帮助建立专家组,进行了责任分配。
说编写书本的路上荆棘密布算不得夸张。全德16个联邦州,再加法国教育部,历史书写就的过程,就是“众口得调”的过程。斯图加特的Ernst Klett教育出版社和巴黎Nathan出版社负责该书的合作出版。“光是枪毙的内容就有336页之多,”德方出版公司的Janna Kuchenbäcker女士认为,这一工作堪称“伟大的挑战”。
德国学生料想不到,对于重新认识纳粹时期法国人曾一肚子怨气;他们还会了解,共产主义者曾长年在邻国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更会从书本中见证法国这个殖民王国的没落。
而东德的日常生活、德国人自己就纳粹犯下滔天罪行的讨论也将让法国高中生眼界大开。如果对历史兴趣浓厚,教科书的十位作者推荐有电影‘再见,列宁’。此外,柏林的查理哨所及博物馆、波恩的德国历史博物馆都是深入理解为何德国曾一分为二的好去处。作者还推荐了‘冷战中走来的间谍’、‘我如何学会停止担忧爱上炸弹’等电影,帮助青年人认识冷战时期。
该书质疑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所谓美国单边主义政治,“它受到全世界和联合国的一致批评。”作者多次强调联合国和欧盟等国际组织,点明团结才能强大的道理。“作为广受称颂的国际组织,欧盟已成长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有力竞争者。”书中写道。
该教科书将于下一学年起在德法两国使用,二战前及古代篇也将相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