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政策主导美大选 专家:现行政策会是主调
2020年10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数两周,各界对于两位候选人在关键议题上的政策与立场也十分关注,包括他们的对华政策。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访问学者祁凯立 (Kharis Templeman) 告诉德国之声,他目前无法清楚看出拜登团队会如何处理中国议题。
他认为,目前值得观察的是,拜登是否会延续特朗普政府过去四年的对中政策,并颉取当中利于发挥的几项细则来与中国建立较好的关系。他推测,由于特朗普在过去四年退出了不少重要的国际组织,拜登若在总统大选中胜出,很可能会在国际组织中重新建立美国的影响力。
根据德国之声近日收到拜登团队的外交政策内容,拜登将主张重新回到国际组织,联合盟友向中国施压,借此重塑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拜登也将继续声援香港和新疆,不让人权和民主沦为商业交换条件。
拜登当选恐使美国重陷“中国困境”
曾于2005年布什时期担任美国国防部中国科长的美国学者包士可 (Joseph Bosco) 和祁凯立一样,认为拜登在中国议题上的立场一向不稳定。但他表示,目前拜登团队中可能接掌国际事务要职的人选,大多是奥巴马时期或柯林顿时期便担任这些职位的“熟面孔”。
包士可告诉德国之声:“拜登一直偏好从尼克松时期便传承下来的对华接触政策。他团队中主导中国政策的人与过往民主党执政时期的名单十分相似,这些人的中国政策也是导致美国对华立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接触政策”让美国在与中国的来往中居于劣势,虽然特朗普上任后致力于扭转情势,但若接下来是拜登当选并重拾奥巴马时期作风,美国可能又再度陷入困境。
祁凯立也认同现在中国角色与过去大不相同,他也强调拜登团队必须认知到现今的中国与2008年奥巴马当选首任美国总统时的中国非常不同。
他向德国之声表示:“对美国来说,中国现在是个竞争者,他们在全球各地做的许多事都在挑战美国的基本利益。”他说,无论谁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都必须愿意在更多领域与中国竞争。
拜登目前已知的主张是,美国必须对抗中国,但是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应该与中国在气候变化丶核不扩散和全球健康等问题上合作。
包士可认为,拜登可能在竞选期间主打一套政策,上任后又执行另外一套,所以很难就他竞选其间提出的中国政策来认定他上任后会完全“按表操课”。
包士可还分析,与拜登不同的是,虽然特朗普本人的对华政策主要专注在贸易,但他的执政团队却把政策范围扩展至人权与国家安全等相关领域。包是可指出,即便有些美国盟国领袖不欣赏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但他们在认知到中国的本质后,也愿意基于与特朗普团队成员所建立的良好关系,改变立场与美国合作。
此中国非彼中国
两岸议题专家祁凯立却不同意以历史经验预测拜登团队未来的政策走向。他认为,虽然拜登团队中主掌中国政策的幕僚与奥巴马时期重叠,但是目前东亚地区的情势与奥巴马任内已经非常不同,大部分的专家应该很难不认清这点。
祁凯立告诉德国之声:“特朗普目前的国安策略在美国政界得到的支持遍及民主党与共和党,所以即便两党对特定用词或策略执行的看法存在些许差异,但核心政策应该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
他认为,只要拜登仍将现有政策作为基准,即便调整部份语言和执行方式,都不至于受到两党的太大反弹。但若拜登决定大幅扭转目前对华政策的走向,甚至倒退到奥巴马时期的立场,却可能招来很多批评。
祁凯立表示,特朗普政府虽然有合适的对华策略,但是他们的执行方式却有违全球秩序,导致在执行时常会为自己带来阻碍。祁凯立说:“我可以预想拜登团队在中国议题上采取与特朗普政府类似的路线,但是他们在政策执行上,应该会比特朗普政府好。”
他解释道:“特朗普本人的世界观常常是: 美国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来执行政策,并用非常‘硬实力’的方式来剖析美国的立场。然而,美国之所以会成功,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美国的软实力。在特朗普的‘硬实力’观点中,与其他国家整合的非常好对美国来说是个负担,所以美国必须与其他国家脱钩。
拜登对台政策模棱两可
在两岸与对台政策上,祁凯立表示,特朗普在任内将台美关系带领到1979年双方断交以来的高峰。
他认为特朗普的团队去除了许多过往其他美国总统对台湾政策设定的限制,不仅派遣高层官员访台,也将对台军售正常化。相对而言,他无法清楚的看出拜登团队如何看待台湾议题。
祁凯立告诉德国之声:“目前很难看清楚拜登是将台湾视为可能引爆中美关系的导火线,或是他认为如果美国在台湾议题上没有清楚的立场,可能会被中国视为软弱的象征。”
祁凯立告诉德国之声:“特朗普政府在对台政策上做出的多数突破,几乎都源自于美国回应中国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他提到,包含让对台军售正常化、以及让台湾政府人员在过境时能与美方人员互动等,都与中国动向有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拜登最终胜选,他的政府也很难立即将现存的对台政策扭转回奥巴马时期的对台政策。”
包士可再度以民主党过往的对台政策来分析拜登的对台立场。他说,美国之所以在台湾议题上开始采取所谓的“战略模糊”,要回溯到1996年。当时正是台海飞弹危机初期,时任美国总统柯林顿原先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舰通过台湾海峡,但是在听闻中国抗议后,柯林顿政府却出面道歉,称美国航母行经台湾海峡仅是“天气因素”导致。
包士可告诉德国之声:“后来在1996年3月台湾举行总统大选时,中国再次朝台湾海峡发射飞弹,柯林顿派了两艘航空母舰到邻近海域。接着中国警告,如果美国航空母舰航入台湾海峡的话,他们将面对‘一片火海。’柯林顿因此未下令美国派航空母舰行经台湾海峡。对中国来说,他们当时得到的信息便是,美国要行经台湾海峡需要得到中国的许可。”
包士可担忧,如果拜登上台,他的对华政策会对两岸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他告诉德国之声:“如果拜登的政策让中国认定,在中国武力犯台时,美国不会对台湾实施军事援助,中国便会大胆的用其立场及论述强压台湾。”
他强调,由于民主党政府过去被中国视为软弱,因此如果是拜登胜选,“中国可能会重新启动非常侵略性的对台政策,这个结果也会扭转过去几年我们在台美关系上所做出的进步。”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