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在十字路口的北约和中国

2023年7月17日

北约和中国本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但最近却动作特别多。 但这种"互动"并不使双方带来一种欣慰,相反,这里隐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令人不爽的信号。 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双方进一步产生误解的话,那对亚太地区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效果。

https://p.dw.com/p/4Tzq6
北约峰会闭幕声明15次提及中国
北约峰会闭幕声明15次提及中国图像来源: edna/imago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刚结束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峰会。峰会后发布了公报, 其中重申中国对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构成系统性挑战。公报中15次提及"中国"一词。

笔者以为,公报首先要表明的是,尽管北约是一个地区性的联盟,但它关心的事是全球的,因为当今世界各个板块的联系太紧密了,各自带来的影响也太大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公报强调, "印度-太平洋地区对北约非常重要,因为该地区的事态发展可能直接影响欧洲 -大西洋的安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人以前的地域主义观念是比较重的,而这次,在维尔纽斯峰会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双方提到,跨大西洋和印太安全密不可分,这说明,在当代世界,对全球安全的关心,是所有现代国家的义务。

在指出中国现实的、可能的、潜在的威胁的同时,北约公报强调 "仍然愿意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包括建立互惠的透明度"。这一点,如果中方确实愿意为地区和全球和平做出贡献的话,应该是能够理解的。

中国的反应

但中国则对公报反应特别激烈,除了驳斥北约公报"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北约东进亚太,任何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还敦促北约立即停止对华歪曲抹黑、编造谎言,放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放弃迷信军事武力、谋求绝对安全的错误做法。

很显然,这种反应不仅是过度的,也是没有建设性意义的。 特别是反对所谓的"北约东进亚太",这本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可北京非要说成是这样。 北约一直在重申,"我们不会增加来自印太地区的成员国"。

北约对亚太关心的背景

当然,要了解中国对此的激烈反应,必须了解这几年来,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的变化。 如笔者以往的评论中指出, 美国为了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在拜登上台后,不仅强化自己在该地区的存在,而且把盟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均动员起来。 美国的做法是,亚太的事情不能仅仅由美国一家撑着,而应该由关心该地区安全的所有国家特别是民主国家参与。 这样,本来不属于亚太地区的不少欧洲国家也被拉进来,一起来维护国际规则。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约对亚太地区的"关心"才越来越热衷起来。

这种对亚太的关心,已经体现在去年的北约峰会上,当初就邀请了日本、南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首脑参加。而那时,中国的反应并非像现在那样激烈。但北约自己也知道,它是个地区性的组织,所以多次强调,北约并不想在扩张到亚太地区。 而正是因为这样,今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广岛主持七国集团(G7)峰会时也再次强调,日本没有成为北约成员国的计划。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华春莹:北约欠中国人民的血债
华春莹:北约欠中国人民的血债图像来源: Thomas Peter/REUTERS

"血债"的起因

当最近的北约公报发布后,华春莹几乎是第一时间发推文连发反击北约。其中提及了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事件,指出"我们没有忘记北约欠中国人民的血债"。

无独有偶,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左翼党小组负责人塞维姆·达代伦(Sevim Dagdelen),最近在其个人推特上也提及此事件,用来批驳北约。

有意思的是,不仅是华春莹,而且连德国那位女性政客,均不提当初中国使馆为什么遭轰炸的原因。 而这对今天的北约和中国的互动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足够信息表面, 中国在当初即1999年期间,是反对北约,并支持当初的南斯拉夫政府的。 中国使馆里面有不少电子跟踪装置,早在当年4月,北约情报机构就断定,中国大使馆充当了南斯拉夫军队通讯转播站。 这在米洛舍维奇官邸被摧毁后,更显频繁。

当中国使馆被炸之后,国防部长威廉-科恩找了个蹩脚的借口,说:"我们的一架飞机攻击了错误的目标,因为轰炸指令是基于一张过时的地图"。尽管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事后特意向中国道歉:"美国总统对这一悲惨事件中的生命损失表示诚挚的遗憾,并向中国人民,特别是向在这次错误袭击中丧生者的家属表示慰问。" 并对有关方面作了赔偿。但至今,中方依然怀恨在心,这在华春莹表述中已体现出来。

而关键问题在于,当初中方对米洛舍维奇的支持,今天对普京的支持,史托腾柏格在这次峰会中明确表示,中俄的合作已经迫使北约和亚太更为靠近。这两件事在北约和中国的关系上就是心病的主要来源。 笔者以为,应该到了去除这个心病的时候了。

但愿解开这个心病

这次北约对中国显示如此的"关心", 这跟乌克兰战争的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不断和侵犯乌克兰的俄罗斯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这自然使得北约很焦虑,中国是一个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应该自己公开说明什么是侵略战争,就好像公开表明中国人为什么当初要进行8年抗战那样。

理论上,人们期待的是,中国至少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 但笔者以为, 从现实角度来看,北约不妨在这个问题上增强一些亚洲人式的敏感性,不要太着急,不妨采用一些渐进主义。譬如说,中国既然说它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是个中立国,那也鼓励中国拿出中立国的样子。凤凰电视台以前就派一个记者在俄罗斯那方报道乌克兰战争,而现在也派了记者到乌克兰那一方报道战事,笔者以为,这也算是朝中立的方向走了一步。当然,并非所有老百姓在中国都能收到凤凰台,所以在新闻报道这方面,即便表面上中立做的也有点羞羞答答。北京的心实际上还是向着普京的。 尽管在瓦格纳组织暴乱后,习近平心里也明白,俄罗斯这锅粥不好喝。

北约秘书长斯多滕贝格计划在东京开办事处,被法国叫停
北约秘书长斯多滕贝格计划在东京开办事处,被法国叫停图像来源: Yoichi Hayashi/AP/picture alliance

不能否认,北约偶尔也会表现出一种大咧咧的样子,不够慎重。这在北约酝酿在日本东京开设北约办事处就体现出来。这有悖于其公开宣称的不向亚太扩展的许诺。幸亏有法国的阻挠,才避免了跟中国的正面冲突 。中方当然并不买这个帐。 但中方心里应该明白,这是中国跟俄罗斯积极合作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合作造成的。  中俄去年在亚太举行的六次联合军演中,有五次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举行。其中四次属于双边演习,两次是与伊朗和叙利亚等美国的宿敌举行联合演习。

所以,中国也应该努力共同创建一种互信的环境。譬如,北约的公报提及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透明的问题,如果中国 改变那种地下党的遮遮掩掩的做法,那就是对互信提供了基础。又如,中方如果真的把中立的问题解决了,那至少对乌克兰以及支持乌克兰的民主国家也算一种安慰。

最后,在国际法问题,值得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依照联合国宪章,跟民主国家得出一个共识。 毕竟双方都在一个地球上生活,而中国更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应该说,目前即便在北约成员国中,对台湾的问题还是存在分歧的。在公报中,只是提了一下," 反对任何单方面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 但在对台湾的国际法的地位上,不论是欧盟还是北约跟美国的态度不一样。从这点来说,北京可利用这个时间段,巧妙地处理好大陆与这个岛屿的关系,使得两岸双方都有一种安全感,双方都能得利,而不是咄咄逼人、到处威吓。但如果非要像处理香港那样来处理台湾,甚至更甚,那不仅使得地区周围国家不安,而且会促使北约也许对亚太愈加"关心"。

总之,不管是对北约还是中国,双方都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双方的互动来不得一点马虎。只有这样,亚太地区才能保证真正的长期的和平。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