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明枪难挑美国 暗箭总刺台湾
2018年7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中美贸易战开打》,作者李怡说,中美贸易战开打前,虽然中方声言不打第一枪,但在此之前,中国海关已开始对美国公司刁难,把车厘子隔离一星期以致烂掉,对汽车抽查比率急增98%。中国不是用等量方式而是用不光明的手段报复。前几天,中国商务部宣布在金融、船舶、铁路、农业、矿产、电网等领域推出22条开放措施,大幅度放宽了外商对中国的市场准入。这些措施在7月6日前主动提出,分明有讨好美国盼能缓行制裁之意。这则消息悄悄发布,大陆主流媒体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因为不久前才说什么"我们奉陪到底"、"勇于亮剑,敢于反制",忽然在爱国愚民前向美国示弱,生怕愚民转不过弯。
文章说,中兴事件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的顶尖企业是多么虚弱,居然经不起美国的一纸禁售令。就商品属性来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都很难找到替代品,例如芯片、飞机零部件、软体、发动机;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例如:机电产品、鞋帽、纺织品、玩具、家具,美国随便从东南亚哪个国家都能找到替代产品。中国没有独门产品可以要挟到美国。如果没有美国这个大市场的容纳,中国恐有数千万劳动者失业。作者说,"除了海关刁难这些小动作,中国会不会真的对美国商品进行等量的加税反制措施呢?我对此有保留"。
中国要维护"新闻自由"?
台湾《上报》发表《天大的"假新闻"--中国抨击他国侵害"新闻自由"》,作者乐克凛说,"假新闻"已成为侵扰台湾政经与社会的严重问题。从"灭香"到"2018解放军台海实弹军演"等最终均证实为"假新闻"的事件,不仅肇成一时对台湾社会的不安与骚扰,最后更均被证实为是来自中国的"假新闻";前者来自于中国的新闻内容农场,后者则是中国官媒明目张胆操作与误导的恶性威胁──"红色谣言供应链"的成形与进逼,亦俨然成为当代对台湾最深的国安危机之一。
文章认为,以"新闻"之名,行"破坏"与"渗透"之实;中国的老技俩早已被国际看穿,并开始讨论与思索如何进行"正当防卫"。而当中国仍拒绝承认其对媒体的蔑视与控制,并开始痛斥着他国在"干涉新闻自由"时──你该知道,这又是一个来自原产自中国官方的"假新闻"了。
台海"现状"是什么?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文章《我们定义的现状》,作者谭慎格(John J. Tkacik, Jr.)说,美国的台海政策为何难以为继。以"现状"之类模棱两可、缺乏弹性的概念为原则,难以建立对抗性的公共政策或外交战略。倘若美国试图扮演台海"现状"的"公正"仲裁者,就必须能够阻止北京和台北当局采取任何行动,直到根本性问题获得解决为止。
文章说,尽管华府主张台海"现状"具有神圣性,但北京不作此想。恰恰相反,北京的最高原则是维护祖传遗产(ancestral legacy),或者是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六月底接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马提斯时所说的, "老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中国认定的"现状"并非如此,中方是依据国家和党的需要来定义何谓"祖传遗产"。作者认为,在中国对台海"现状"发动攻击之际,倘若美国未能相对强化对台湾的支持,使情势不至于向某方倾斜,期待维持其所定义的"现状",将是缘木求鱼。
"白瘦美"与性别歧视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挑战中国"白瘦美"审美的王菊》,作者YUAN REN说,有那么一刻,中国僵硬的审美标准看来似乎即将被颠覆--或者至少略微扩展了一些:《创造101》选手王菊的风格一直迥异于《创造101》中的其他女性,她们皮肤白皙、身材苗条、笑容甜美,体现了一种被称为"白瘦美"的美学--这也是当今中国年轻女性所追求的审美黄金标准。在六月的几周里,公众对她的喜爱不断高涨,到六月中旬,她已在该节目的22名决赛选手中排名第二。但最终胜利没有降临:在6月23日的总决赛中,王菊跌至第15位,没有入选最终将继续组成新乐队"火箭少女"的11人名单。尽管如此,她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引发了对一系列话题的热烈讨论,包括身材形象、社会流动性和女性赋权。
文章说,在理想身材标准变得越来越瘦的同时,中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女性的外貌。中国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伴随着性别平等领域内的倒退。对女性的歧视非常盛行,在工作场所往往是公开的,女性可以凭着年轻美貌就得到雇用,就像因为工作技能而得到雇用一样。招聘广告中通常写明更想招男性而非女性,寻找女性员工的雇主有时会写出身高和年龄要求。王菊意料之外的成名令许多人觉得有理由庆祝,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