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必须拿出行动
2013年5月1日德国之声:不久前达卡附近一栋大楼倒塌造成约400人死亡。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故在孟加拉国经常发生。您认为原因何在?
菲伦希尔德:原因是服装企业和国际经销商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顾劳动保护,不惜牺牲劳工的利益。为了保持高盈利,企业在所有成本方面能省则省,一是压低工人的工资,尽管他们的收入本来就难以糊口,二是缩减投资,包括改善建筑安全和防火方面的投入。
德国之声:那里的工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的呢?
菲伦希尔德:在上周倒塌的那座建筑里,不仅是一家公司,而是有好几家工厂在生产,占了好几层楼的空间,有些地方极为狭窄拥挤。根据订单情况的需要,过道往往堆满了原料、半成品,堵塞了逃生的通道,工人们想离开缝纫机都有困难。所有空间都很狭小。窗户被栅栏封死,以防止失窃。这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工人构成了巨大的危险。
德国之声:工业国家的消费者总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商品。他们对这样的灾难也负有责任吗?
菲伦希尔德: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糟糕的状况归咎于贪图廉价纺织品的消费者,也是一种老生常谈了。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但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十分专注于消费价格的体系,在此体系中,提供廉价产品的商家必须压低生产成本。但这个体系中还包括那些生产高价位产品的企业,而那里的劳动条件并不见得比廉价工厂要好多少。
德国之声:目前人们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菲伦希尔德:首先所有在孟加拉国代工生产的企业都应该签署和落实由当地工会和国际组织制定的消防公约。这个公约至少能消除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空间狭窄、安全通道不畅。工约还包含消防安全培训的内容。但从长期来看,必须消除纺织企业和政府中的腐败。企业必须对工厂里存在的违规和不良现象负责。
德国之声:当地工人的工会组织状况如何?
菲伦希尔德:孟加拉国有独立的工会组织。但问题是,工人们如何能将工会这个后盾在企业中转化为力量。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妇女都依赖这份工作养家。纺织服装工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使得企业主有可能完全自己制定工资标准。因为需要工作的劳动力过剩,工会的力量十分有限。鉴于孟加拉国服装工业频频发生的灾难性事故,我也希望目前舆论的关注能够加大对企业方面的压力,包括国际上的压力。下订单的跨国公司必须为创造可持续的、满足一定福利标准的生产条件作出令人信服的努力。
采访:当远 编译:叶宣
责编:李鱼
菲伦希尔德(Sabine Ferenschild)博士是设在德国锡格堡(Siegburg)的"南风"经济与普世发展研究所(Institut für Ökonomie und Ökumene Südwind)的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