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背后的利益
2012年11月1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南中国海的价值来自三个层面: 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 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海底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该海域面积略大于地中海,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柬埔寨均处于该海域范围之内。
在南中国海内存在一系列主权争议岛屿和岛礁,其中帕拉塞尔群岛(中国称西沙群岛)、斯普拉特利群岛(中称南沙群岛)最具重要性。控制这些岛屿和岛礁意味着控制整个南中国海,即全球最重要的海域之一。
地缘重要性
南中国海连接着东亚与欧洲、非洲、中东和南亚。东南亚问题专家格哈德·维尔(Gerhard Will)表示:"一大部分的全球贸易流动皆需通过这个区域。"几乎所有中国进口石油都必须通过这片南中国海,而中国货物则需要经过该区域出口至欧洲和非洲。
维尔进一步称:"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来,南中国海占有关键的地位,控制南中国海不仅是控制东南亚,同时也能控制更多的南亚和东亚地区。"
渔业资源丰富
除此之外,南中国海是全球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据国际危机组织(ICG)报告,10%的全球每年渔获量来自该地区。但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沿海地区不断受到污水污染,这片海域的资源正面临严重威胁。各国的渔民必须前往更远的海域捕鱼,以维持生计。他们因此经常与不同国家的巡逻人员发生摩擦。这些负责巡逻的安全人员往往会破坏渔网、逮捕渔民并没收船只。
渔业是多数南海周边国家的重要经济因素。对越南而言,渔业更是赖以生存的行业。2010年渔获占该国7%的国内生产总值。菲律宾的情形也相当类似,150万的菲律宾人在南中国海以捕鱼为生。
能源需求大增
中国和东南亚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使得能源的需求大幅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促使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因此各国皆投入这场国门前的资源之争。非政府和平组织"军事化咨询处"(IMI)专家塞弗特(Andreas Seifert)表示,21世纪初期,南中国海的军事冲突急剧增加,各方争抢对于岛屿的控制权。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南中国海究竟蕴藏多少石油和天然气。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的巴比斯(Hans Georg Babies)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人们尚未探勘更深层的水域,因为主权纠纷问题,没有一间公司敢展开探索。"根据预测,南中国海域可能蕴藏40至300亿桶石油,相当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总储量,甚至有分析师将该海域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巴比斯对此提出质疑。他指出,美国地质调查局90年代曾经在南中国海的部分海域进行探勘,能确认的石油储量仅20亿桶。
石油资源数量不明引纠纷
东南亚问题专家维尔认为,部分猜测是并无确切依据,这也是造成区域冲突的主因:"一个主要的冲突点是,估计的数字不精确,而各国的期望太高。如果人们能够清楚知道这个区域究竟蕴藏多少石油资源,就能更容易共同进行资源管理。"但近期的事态发展使得共同解决方案的制定更加困难。一名菲律宾官员对国际危机组织表示:"在这个水域的所有合作都以失败告终。"沿岸各国自数年前起开始提升海军军力。中国在海南建造潜艇基地,越南向俄罗斯购买了护卫舰和炮舰,菲律宾则计划购买韩国潜艇。
尽管各国不断提升军备,而且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逐渐升温,但国际危机组织仍认为发生大型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强硬的军事冲突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远超出南中国海的范围。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编译:张筠青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