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求职:实现真正的平等
2011年6月18日联邦反歧视局成立于2006年,它的负责人吕德尔斯(Christine Lueders)对匿名求职程序给予高度评价称,为此付诸的努力是值得的:"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该项测试的求职者表示,匿名申请程序并不复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样重要的是,处理申请文件的人事部负责人也可自如使用该程序。"
外国求职者以及单身母亲将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匿名求职可行性测试将持续到2012年3月。通过匿名求职将避免一些有外国名字的求职者以及有孩子的妇女被从求职名单中剔除。吕德尔斯说道:"我们应赋予所有应聘者平等的机会,因为在当今社会,我们承担不起错过一个有用之材的损失。"
在美国已经规范了申请程序的半匿名化,而申请者的姓名是被显示的。英国、比利时以及荷兰都将尝试开启这种形式的求职程序。在德国的求职程序中,关于求职者的照片、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年龄、家庭状况以及出生地等信息都将被隐匿,余下的是求职者工作技能方面的信息,例如工作经历、教育背景以及申请动机等可供人事部门参考。
求职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匿名求职程序的可行性测试中:他们可以填写一份已被设置好的申请表格(下载或者在线填写),也可在线通过网络体系屏蔽敏感的个人资料,或者自行用手涂黑个人信息。吕德尔斯解释道:"在申请程序和申请文件中的一些关于个人信息的错误并不会影响人事部负责人挑选出合适的候选人,因为这些个人信息对于是否能胜任某个职位并不重要。"
而拿掉求职者的照片会使得人事部经理将注意力转移到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上。联邦反歧视局负责人吕德尔斯指出,人事部经理在发出面试邀请后,即可看到申请者的所有资料。"每个求职者的真实姓名都将被显示,而匿名程序将会自动破解。我们便可得知,究竟邀请了谁来参加面试?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给那些可能根本得不到机会的申请者一次面试的机会。而且隐蔽了个人信息,求职者即使180次被拒,还是会敢于继续申请。"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00名求职者参与到匿名求职程序的试验中。该项目为求职者在就业、公司培训、以及大学学习领域提供225个名额。范围之广,可从公司培训到申请高校,从技术性工作、客服中心的工作,到就任经理。
吕德尔斯对匿名求职程序的前景是乐观的,她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人事部门在作出选择时,会更加仔细审视求职者在专业方面的技能。公司内部也已经在对匿名求职程序进行审查,并将慎重考虑公司以及行政部门一贯实行的求职程序。"
截止到2012年春天将中止此项测试,届时会对匿名求职程序作出最终的结论。
作者: Sabine Ripperger 编译:小寒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