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求職:實現真正的平等
2011年6月18日聯邦反歧視局成立於2006年,它的負責人呂德爾斯(Christine Lueders)對匿名求職程序給予高度評價稱,為此付諸的努力是值得的:"我們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越來越多的參與到該項測試的求職者表示,匿名申請程序並不複雜,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樣重要的是,處理申請文件的人事部負責人也可自如使用該程序。"
外國求職者以及單身母親將獲得更多的面試機會
匿名求職可行性測試將持續到2012年3月。通過匿名求職將避免一些有外國名字的求職者以及有孩子的婦女被從求職名單中剔除。呂德爾斯說道:"我們應賦予所有應聘者平等的機會,因為在當今社會,我們承擔不起錯過一個有用之材的損失。"
在美國已經規範了申請程序的半匿名化,而申請者的姓名是被顯示的。英國、比利時以及荷蘭都將嘗試開啟這種形式的求職程序。在德國的求職程序中,關於求職者的照片、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年齡、家庭狀況以及出生地等訊息都將被隱匿,餘下的是求職者工作技能方面的訊息,例如工作經歷、教育背景以及申請動機等可供人事部門參考。
求職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參與到匿名求職程序的可行性測試中:他們可以填寫一份已被設置好的申請表格(下載或者線上填寫),也可線上通過網路體系屏蔽敏感的個人資料,或者自行用手塗黑個人訊息。呂德爾斯解釋道:"在申請程序和申請文件中的一些關於個人訊息的錯誤並不會影響人事部負責人挑選出合適的候選人,因為這些個人訊息對於是否能勝任某個職位並不重要。"
而拿掉求職者的照片會使得人事部經理將注意力轉移到求職者的專業技能上。聯邦反歧視局負責人呂德爾斯指出,人事部經理在發出面試邀請後,即可看到申請者的所有資料。"每個求職者的真實姓名都將被顯示,而匿名程序將會自動破解。我們便可得知,究竟邀請了誰來參加面試?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給那些可能根本得不到機會的申請者一次面試的機會。而且隱蔽了個人訊息,求職者即使180次被拒,還是會敢於繼續申請。"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4000名求職者參與到匿名求職程序的試驗中。該項目為求職者在就業、公司培訓、以及大學學習領域提供225個名額。範圍之廣,可從公司培訓到申請高校,從技術性工作、客服中心的工作,到就任經理。
呂德爾斯對匿名求職程序的前景是樂觀的,她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人事部門在作出選擇時,會更加仔細審視求職者在專業方面的技能。公司內部也已經在對匿名求職程序進行審查,並將慎重考慮公司以及行政部門一貫實行的求職程序。"
截止到2012年春天將中止此項測試,屆時會對匿名求職程序作出最終的結論。
作者: Sabine Ripperger 編譯:小寒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