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刑事犯罪与出身:不能划等号!

Linda Vierecke
2018年3月24日

德国国内在进行关于外国人刑事犯罪问题的激烈讨论。入境难民数量增加,刑事犯罪现象也随之增加?专家提醒说,出身并不能太说明问题。那么,嫌犯的出身究竟有多重要?

https://p.dw.com/p/2uuN6
Deutschland Freiburg - Prozess gegen Hussein K. wegen Mord von Maria Ladenburger
弗莱堡谋杀案的凶手侯赛因·K.被判处终身监禁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ROPI/A. Pisacreta

(德国之声中文网)此案似乎很快就清楚了:一名年轻女子被强奸后遭杀害。作案人是来自阿富汗的男性青年,一名难民。社交媒体上群情激愤。2016年秋在南德城市弗莱堡发生的谋杀马丽亚·L.事件引起舆论大哗。德国国内恐惧外国人的心理增加。

不久后的一个现象未引起多大关注:在弗莱堡内城,有人燃起蜡烛。那是阿富汗人,集聚一起,向被杀害的马丽亚的家人表达同情。其中一些年轻难民说:"我们想要表明,绝非所有难民都是罪犯。"

谋杀事件发生后的数星期里,声张难民利益的弗莱堡动议组织被迫关闭自己的网页,原因是,谩骂和敌意潮水般扑向这些组织。它们被申斥为"作案人的保护者"。

日前,凶手侯赛因·K.被判处终身监禁。审判案结束,争论依旧。

嫌疑人、作案人的出身有多重要?

柏林洪堡大学法律专家利卜舍尔(Doris Liebscher)提醒说,很多人只聚焦非德裔作案人,却忽视了这对受到不公平怀疑的人群会产生何种影响。利卜舍尔的研究领域是反歧视和种族主义。她指出,"几年来,种族主义和蔑视人性的栽赃重又成为潮流,深受其害的正是那些少数族群"。

刑事犯罪学专家胡诺尔德(Daniela Hunold)认为,相关的争论没有多少意义。她在德国警察大学研究作案人课题。她指出,从犯罪学角度看,作案人的出身并非关键,"作案人之成为作案人,与其出身无关;出身不能解释其刑事行为"。她表示,"若作案人有过可怕的战争经验和心理创伤经历,这有可能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不过,并非必然如此" 。

Deutschland Flüchtlinge Familiennachzug
当种族主义和蔑视人性的栽赃成为潮流时,深受其害的正是少数族群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S. Pförtner

胡诺尔德解释说,如果只聚焦作案人的出身,其它重要的方面会被忽视:犯罪行为发生时,有谁在现场?是否有毒品因素?这位刑事犯罪学专家强调,聚焦作案人的出身有时也会导致犯错。例如,在调查极右恐怖团伙"地下国家社会主义"对移民的系列谋杀案时,当局便犯有这样的错误。因被害人主要来自土耳其,警方即怀疑被害人家族本身,并猜测怀疑作案人可能来自土耳其贩毒集团。出身这一标记将调查人员们引向了错误的线索。

媒体进退两难

自2015/16年科隆跨年夜事件后,关于是否应说明作案人出身的讨论趋于激烈。当时,主要来自北非地区的男性群体在科隆大教堂广场及中央火车站区对妇女进行了大规模性骚扰。事件发生后,人们不仅指责警方工作不力,而且也指责诸多传媒姗姗来迟而且最初非常有限的报道。在部分报道中,有关作案人中亦有难民这一事实也被隐瞒。

很多德国新闻从业者为此变得无所适从。德国媒体行为准则也不能提供明确的规定,只是建议,只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提及作案人的出身。然而,什么情况下才算是涉及公共利益呢?

在德累斯顿的《萨克森日报》看来,这一利益总是存在的。该报很早以来就提供有关作案人出身的信息。负责采访警方的记者施奈德(Alexander Schneider)说,对他而言,说明作案人的出身属于报道的全面性,若不这么做,读者就会认定,作案者是外国人。他指出,这一点同跨边界刑事犯罪行为频繁发生有关,"要是你报道说,一名约30岁的人偷窃了汽车,而不同时写出,他来自捷克,那几乎会让人感觉可笑。不过,如果作案人是德国人,该报现在也会明确写出来。施奈德指出,他在报道中会明确指出作案人或嫌犯是德国人,是为有助于消除人们以为的和事实的难民刑事犯罪之间的逆差。

洪堡大学法学家利卜舍尔则不同意这种看法。她表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仔细权衡,确认公共利益是否大于个人或整个群体受到的伤害"。她指出,基本法提供了完全清晰的方向,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换一种视角会带来很多帮助:"如果右翼民粹主义者宣称,随着难民入境,谋杀和打人致死的现象来到了德国,那我会赞同这种说法的。因为有难民营被纵火焚烧、难民被杀害。而根据法律,难民是我们本应保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