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遭批阻挠气候谈判 北京:已积极承担责任
2019年12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联合国气候大会虽然周日 (12月15日) 在马德里顺利落幕,但协商过程并不顺利,发展中与已发展国家因针对核心议题有歧见,导致最终协议迟迟难产。不少外交官把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与美国列为主要反对大会协议的国家。
被点名反对大会协议的中国周一也为此做出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于各方未能就核心议题达成共识感到遗憾。 耿爽说,此次大会中已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治理与责任分摊立场上的差异比较突出,北京呼吁已发展国家“加强新的、额外的、以公共资金为基础的支持,提高资金透明度,确保发达国家提供的支持力度与发展中国家行动力度相匹配”。
耿爽说,中国虽然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但北京仍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与国情的国际责任。 他说:“中方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最后一公里’的谈判,进一步推动完善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
智利饱受批评
智利总统皮涅拉 (Sebastien Pinera) 周一称,12月15日在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仍有所不足,但也重申这个结果并不是因为智利不愿意尝试推动各国协商。 他表示,各界将矛头指向智利此举是并不公平。
皮涅拉向西班牙媒体表示:“主办国必须说服195个国家,如果有其中一个国家反对,那我们将无法达成协议。 当我在讨论设立碳市场规范时,全球最大的四个国家都不接受这个提案。 ”
智利总统说他本人尽力游说他国元首支持大会的协议,但他不愿公开指控哪些国家拒绝了大会的原始提案。 他后来在推特上发文暗指:“污染全球最深的国家并没有如预期的接受挑战。 ”
原本身为主办国的巴西因右派总统博尔索纳罗 (Jair Bolsonaro) 上任后,放弃主办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 智利也因此接下重要任务。 然而,智利后来也因为该国国内爆发的大规模示威,被迫将会议从智利迁移至西班牙马德里举办。
智利环境部长施密特(Carolina Schmidt) 周六公开了大会草案内容,但此举立即引来各界批评,因为外界认为该协议内容会导致全球无法达成2015年订下的减碳目标。环保团体绿色国际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批评该协议内容为既不负责任又缺乏实质效益。
施密特最终在延长会议的最后一刻,勉强让各界针对协议达成共识。协议内容强调目前全球迫切需要缩小减碳目标与温度控制目标之间的差距。
未来的挑战
施密特表示她对于各国无法针对气候变迁目标达成共识感到伤心,但也承认建立碳市场的议题使协商变得困难。 她在记者会上说:“一些主要碳排放国仍没有意愿或政治成熟度来达成共识。 ”
欧洲气候基金会主席蒂比亚纳(Laurence Tubiana)则说,为了让气候变迁的承诺与科学所呈现的事实更相符,她认为下一届大会的主办国必须结合更多国家,并强迫反对协议的国家公开解释他们的想法。 她说:“这代表主办国必须展开不少外交手段。 ”
英国是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的主办国,该会议预计于2020年11月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举行。专家认为目前气候变迁面临的主要挑战包含巴西主张的“排碳盘查机制”(carbon accounting approach),以及澳大利亚主张的新旧“减碳信用”融合策略。各界认为巴西的提案莫名其妙,而澳大利亚的提案则是投机取巧。
巴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指控欧盟与已发展国家食言,认为他们未如先前承诺的挪动资金来资助贫穷国家对抗气候变迁的任务。这些国家重申除非他们得到更多协助,否则他们无法推动更有野心的减碳工作。
虽然智利成功说服一些小国家支持协议,但全球一些最贫穷的国家仍认为自己的利益在大会中被遗忘了。小岛国家联盟的气候谈判代表富勒向路透社表示,为了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他强迫自己加入了一场由美国、巴西与欧盟在大会期间举办的聚会,因为他希望这些国家能注意到小国的存在。 他说:“他们应该邀请我们一起参与会议。 ”
杨威廉/夏立民 (路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