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较量:“停火”能否转为“终战”?
2018年12月1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的所长盛洪认为,中美两国能够在90天"停火期"内达成协议,从而化解贸易争端。他解释说,习近平与特朗普的阿根廷会晤中,美方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将原先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进一步放开中国市场、取消国企补贴、实现网络开放"四项要求削减为"知识产权"与"市场开放"两条诉求。因此在这一边界明确的框架内,双方有望很快达成协议,缓和两国间的经济摩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美问题专家金灿荣则没有如此乐观。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90天内达成协议"够呛",认为至少要再拖延几个月,大概到2019年下半年时才有望将现在的"停火"转化为"终战"。期间,两国很有可能多次在"最后时刻"来临时宣布再次延长"停火期"。
金灿荣解释说,这是因为迄今为止,中国经济正面临艰难的转型期,旧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向创新驱动、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经济转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过去一段时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问题,过分注重减少债务、'一刀切'地粗暴削减产能,而且没有重视扩大有效需求。"他认为,中国经济主管当局今年夏天提出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整措施,包括减少无效供给、保留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等"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预计"中国经济状况就将在明年中期政策执行到位时开始好转"。
在金灿荣看来,中国经济形势即将反弹的同时,美国经济却有可能重新降温。他认为,美国经济数字目前出色的原因是"奥巴马时期打下的健康的经济结构基础加上特朗普的四针'兴奋剂'。"正是经济数字的出色,才让特朗普有底气向各大贸易伙伴发动贸易战。但是,降低企业税、鼓励美国企业资金转移回国内、许诺大举投资基建、全面取消金融监管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有时效限制的,"届时,失去了兴奋剂效应的美国,就会想和中国真正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我估计这一此消彼长的情况要到明年下半年出现,双方谈判地位改变之后,要达成妥协、协议就容易许多了。"
即便能有妥协 中美依然紧张
经济学家盛洪则认为,虽然中美两国有望在明年"很快达成协议",但是这仅限于习近平与特朗普商定的框架内,即只包括"知识产权"与"市场开放"这两个问题。"这一框架内的妥协,并不意味着美国不会在框架之外提出更多的其他诉求。对于框架外的国企补贴、网络开放等问题,美国绝不会放弃,而是会选择其他途径"。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美国通过贸易关税手段,只能实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在国内也受到了很强烈批评,因此,贸易战只能作为谈判时施压的手段,不能用于解决两国之间的所有经济摩擦。"所以,明年贸易战通过谈判平息之后,只是意味着中美经济关系的部分缓和,而非全部缓和。毕竟,在双方此次谈判框架之外,还有华为孟晚舟案等一系列其他问题,都是潜在的冲突点。"
政治学者金灿荣更是直接指出,华为孟晚舟案的恶劣影响将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从中国普通民众眼光来看,美国仿佛就是蜕变成了国家恐怖主义者,许多人现在都觉得美国想要从绅士转型为流氓。对于贸易战,此事件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这对今后中美双边关系的整体都会造成很恶劣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