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拯救英国女王

2014年6月24日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中国对英国未来的重要性大于英国人自己承认的程度。

https://p.dw.com/p/1CPM2
Li Keqiang in London 17.6.2014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正值中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前往英国,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访问该国。出访的时间再好不过了,因为中国绝对可以从英国面对欧盟的执拗态度中获益。而且中国只要做其最擅长的事即可:投资和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

中国为英国建造高速列车

英国计划至2026年建成连通伦敦和该国北部的高速列车网。该项目预计耗资约530亿欧元。1825年,英国人发明的火车机车试车成功,成为世界该技术领域的领头羊,直到他们的技术被德国和美国人剽窃。20世纪,日本、法国和德国取代英国的领先地位。如今日、法、德的地位受到了中国人的挑战。

中国人能够参与竞争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可以制造更好的火车,而是主要由于他们有能力向这类项目提供资金。涉及到这个问题,英国首相卡梅伦不能再依靠伦敦金融市区,英国政府早已无法再凭借自身力量出资完成这类项目。英国目前的负债总额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9%,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而卡梅伦又不想向欧洲人要钱。

因此中国现在就有点像以前帮助别人摆脱困境的富有美国"山姆大叔"。李克强签订的价值220亿欧元的协议让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松了一口气。奥斯本早就开始担心,如果英欧真的硬碰硬干起来,逐渐衰退的英国如何为其反欧行径买单。中国人现在已经承诺,中英贸易额明年将从目前的620亿增加到750亿欧元,这对英国也十分有利。

曲折多变的中英关系

中英两国关系史犹如"过山车"一样曲折,现在双方正经历一个新的高度。1792年,英国政府派特使马嘎尔尼(Lord Macartney)出访满清,为和中国进行公平交易做准备,但是却被中国皇帝像对待小贩一样拒之门外。1839年,英国动用几艘炮舰便令中国屈服,并作为殖民国占领一批中国港口城市。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于1997年才回归中国。15年后,英国的经济前景越来越多地需要依靠中国的恩惠。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也关系到如下问题:伦敦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中,哪个将成为世界新货币人民币的交易中心。另外,如何维持伦敦交易中心的竞争力也是问题之一,毕竟伦敦是英国与香港和新加坡抗衡的最后资产。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图像来源: Frank Sieren

英国退出欧盟虽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万一发生,该国将会对中国的资金更加依赖。对中国人而言欧洲当然比英国重要,这一点他们也已通过外交礼仪活动作出了明显的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数周前访问了德国,没有访问英国。出访英国仅是总理的任务。对中国依赖如此之大,有利也有弊,俄罗斯的例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俄罗斯总统普京几周之前还在恳求中国再给一次机会,使双方签订中俄天然气协议。

中国将来一定会受益

卡梅伦无论要朝哪个方向前进,对中国而言都是双赢的局面:因为如果英国留在欧盟内,中国对布鲁塞尔的影响力也会有所增加。英国人已经表示,他们将争取让欧中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迄今为止,欧洲大陆国家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

卡梅伦正竭尽全力取悦北京。中方希望安排李克强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面,虽然女王的外交礼仪规定其每年只能接见两名国际客人,但是英国政府还是让中国如愿以偿了。由此女王今年的份额已经用完,因为今年春天她已接见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

女王的会客名单是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缩影。中国日益重要。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对手。德国坚持实行节约政策,并致力于促进欧洲各国之间加强合作,英国对此不满。英国虽已失去经济大国的头衔,但是英国人依旧眷恋曾经的那个世界,那时,拨打欧洲事务的电话总是以0044开头。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如果有人想求欧洲办事,在去布鲁塞尔之前就先得拜访德国总理。抢走英国世界大国头衔的昔日对手美国,现在在削弱欧洲实力问题上是英国的新朋友。但是正如过去的70年,美国却也无法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为英国提供足够的支持。美国没戏,德国不合,剩下的只有中国了。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中国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翻译:安静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