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贷新政,降温房地产市场
2005年3月29日自200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加速升温以来,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中国房产价格上涨超过了四分之一。在2005年的头两个月里,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在一片泡沫声中“义无反顾”地持续上涨。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万元,而同年北京市商品房平均售价超过每平方米5000元。这也就是说,在北京,一套60平方米的民居相当于一个普通市民20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房价过高,事实上已成为老百姓不堪承受之重。随着每一季度统计数字的报出,各界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房产价格的上升直接拉动钢材、水泥的价格,这两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直接导致电能的紧张,而电能的紧张又引致煤炭价格和铁路运输的压力上升。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危害将不仅仅限于行业本身,因此,中国政府必须想方设法控制房地产价格。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表示,此次央行举动就是为了挤压中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防止房地产风险,抑制投机性炒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易宪荣认为,此次专门针对住房贷款调整政策,传达出一个明朗的趋势,房贷利率还会一直调高,直到符合市场实际水平。对于已经购房的民众来说,这次加息肯定是增加了负担:“买房者如果做了20、30年的贷款,必须考虑是否有能力承担在这几十年里利率变化的风险。如果利率到了10%,那么你借的100块钱,到了8年的时候,就会翻一番,就要还200块钱。如果你买的是120万的房子,首付交了20万,贷款100万,30年下来,一共要还给银行320多万。”
一些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此次加息和提高首付比例将直接针对购房者,对开发商没有直接影响。虽然大部分人认为加息不会引起房价大的波动,但目前中国收入呈两级化的趋势,很多人认为加息对有钱人不会有什么影响,只会使没有房子的人更加买不起房子。
中国政府不会愿意看到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下跌。购房者多数高价按揭,如果房子成了负资产,很多人会抛房,银行接收的是贬值的房产,这就会冲击整个金融体系。从目前中国内地房地产情况看,基本上整个风险都归结在中国国内银行体系上,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个人消费信贷都如此。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最后承担者只能是国内各银行。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目前,仍然是一个半市场化的市场。一方面,供需两端的行为已经市场化了。但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价格的形成不完全是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决定的,其中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当本应该做为市场秩序维护者的政府也直接参与到了市场的利益分配,就很难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发现出合理均衡的价格。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