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向德国交通卫星监控系统取经

2006年9月19日

世界经济的繁荣在滚滚车轮上前行,中国在过去五年之间修建了15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从内陆到港口,贯穿整个国家。如果整个中国想要经济腾飞的话,公共设施建设必须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https://p.dw.com/p/98ee
卫星很可能成为中国新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图像来源: Chinese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使用公共设施当然也要付费,中国的交通养路费的收取目前是根据交通时间的高峰低谷而提高或减低。中国交通专家频频“西行”,来德国取经,该如何管治交通收费,使之趋于合理化。德国对于重型卡车的高速公路交通卫星收费系统已经实施两年。为德国提供交通收费系统的Toll Collect公司的发言人表示:“对于中国的国情,德国的卫星收费系统无疑是最优的选择。”该公司希望将这套卫星采集设备销往国外,对于中国这样的交通大国来他们的卫星系统是应该有市场的。

与其它的系统所不同的是,德国的技术人员只需要在太空站架设卫星,而不需要在地面上作业。设在高速公路上方的收费警示牌只是用来吓唬那些不缴养路费的行路人员,而并不是真正用来监测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第二长---4万公里高速公路网的国家来说,卫星监测系统无疑是有很多优势。

截至目前交易还是在双方的政府环节中运行,联邦交通部人士称:“中方对此很感兴趣。”双方的磋商正逐步深入,交易有望达成。对于卫星交通监测系统俄罗斯方面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联邦SPD交通部长Wolfgang Tiefensee近日访问中国期间双方将组建一个中德协调组,他们将会对这个计划在中国的可行性实行实地勘查。

南德意志报纸从科技部主管吴平(音译)那里得到消息,中国政府对于Toll Collect 交通信息卫星采集设备很感兴趣,由于双方正在磋商他无法给出确定的答复。中国的交通专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在讨论交通监测设备引进的问题。在一些大城市正在推行这种技术的试点工程。同济大学传输工程学院院长杨晓光(音译)对此表示出极大的热情:“这种区域试点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交通网络扩建中具有广阔前景。”此种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养路费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高智能的导航装置以及便于交通管治。杨晓光也表示:这个系统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的交通流量增长迅速,因此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整个国家的人口都在流动,调查数字显示每到春运大约有700000辆客车往返于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新型的长途高速路中的很大部分都是由私营企业运作,交通经费的收取也是由设在地面的收费站人工完成。

也不是每位专家都认为Toll Collect是缓解中国交通现状的适宜方案。交通安全研究所副所长高海龙(音译)认为这项技术不实用,“不可能所有的交通设备都安装相同的装置。”这种新型技术在交涉的过程中也许会变得廉价:原因就在于这种重型卡车上的收费器在今后会越来越多的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而来自于德国的先进技术却被埋没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