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德國交通衛星監控系統取經
2006年9月19日使用公共設施當然也要付費,中國的交通養路費的收取目前是根據交通時間的高峰低谷而提高或減低。中國交通專家頻頻「西行」,來德國取經,該如何管治交通收費,使之趨於合理化。德國對於重型卡車的高速公路交通衛星收費系統已經實施兩年。為德國提供交通收費系統的Toll Collect公司的發言人表示:「對於中國的國情,德國的衛星收費系統無疑是最優的選擇。」該公司希望將這套衛星採集設備銷往國外,對於中國這樣的交通大國來他們的衛星系統是應該有市場的。
與其它的系統所不同的是,德國的技術人員只需要在太空站架設衛星,而不需要在地面上作業。設在高速公路上方的收費警示牌只是用來嚇唬那些不繳養路費的行路人員,而並不是真正用來監測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世界第二長---4萬公里高速公路網的國家來說,衛星監測系統無疑是有很多優勢。
截至目前交易還是在雙方的政府環節中運行,聯邦交通部人士稱:「中方對此很感興趣。」雙方的磋商正逐步深入,交易有望達成。對於衛星交通監測系統俄羅斯方面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聯邦SPD交通部長Wolfgang Tiefensee近日訪問中國期間雙方將組建一個中德協調組,他們將會對這個計劃在中國的可行性實行實地勘查。
南德意志報紙從科技部主管吳平(音譯)那裡得到消息,中國政府對於Toll Collect 交通訊息衛星採集設備很感興趣,由於雙方正在磋商他無法給出確定的答覆。中國的交通專家們多年以來一直在討論交通監測設備引進的問題。在一些大城市正在推行這種技術的試點工程。同濟大學傳輸工程學院院長楊曉光(音譯)對此表示出極大的熱情:「這種區域試點的智慧型交通系統在中國交通網路擴建中具有廣闊前景。」此種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巨大的養路費收益,更為重要的是高智慧型的導航裝置以及便於交通管治。楊曉光也表示:這個系統在全中國範圍內推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的交通流量增長迅速,因此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每到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時候,整個國家的人口都在流動,調查數字顯示每到春運大約有700000輛客車往返於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市之間。新型的長途高速路中的很大部分都是由私營企業運作,交通經費的收取也是由設在地面的收費站人工完成。
也不是每位專家都認為Toll Collect是緩解中國交通現狀的適宜方案。交通安全研究所副所長高海龍(音譯)認為這項技術不實用,「不可能所有的交通設備都安裝相同的裝置。」這種新型技術在交涉的過程中也許會變得廉價:原因就在於這種重型卡車上的收費器在今後會越來越多的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而來自於德國的先進技術卻被埋沒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