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两岸交流破冰?专家:两会料以促融为基调

周昱君
2023年3月3日

中国放弃清零,三年新冠疫情解封,台海两岸是否也将迎来“春暖花开”?在中国“两会”登场之际,德国之声采訪多位学者,分析北京如何在中美关系的框架下看待两岸局势,并以此为基础,部署新一届的对台人事。

https://p.dw.com/p/4OE6i
图为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图为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週六(3月4日)、週日(5日),中国将迎来“两会”开幕,也就是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第十四届的第一次会议。两会上的工作报告虽会以经济等内政议题为主,但在台湾政策上,中国领导阶层演说会释放何种信号、涉台人事如何布局,对两岸关系又会带来什么影响,都是外界关注焦点。

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接受DW采訪时说,今年两会不太可能过于强化反台独、反外部势力的说法,而会更侧重于“疫后交流”,也就是“软”的面向。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也告诉DW,中国对台应该还是会提起“硬”的部分,但可能“回过头来强调要扩大交流”。

依中国共产党的“以党领政”原则,中共去年10月召开“二十大”会议,早已替今年政协、人大两会设下了基调。二十大之后,中国对台政策标举出“十个坚持”,再度确立“党的政策优先,国家是跑腿的”。

林宗弘认为,跟二十大前的局势相比,“两会的调子会比较软化”。近几个月来,中国爆发“白纸运动”,北京优先应对疫情、经济方面的国内议题,对外则放软“战狼”姿态,甚至抛出俄乌和平方案,“而不是说趁著俄乌继续打,就要来攻打台湾”。面对两岸关系,两会基本上应该会朝“促融”的方向走,但未来也不排除因应情势,再祭出贸易制裁、军演等手段。

张五岳则强调,从“十个坚持”和去年8月新发布的台湾问题“白皮书”看来,中国是把“解决台湾问题”置于其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框架内;至于统一的“历史进程”,现仍处于早期的促进交流、“民主协商”阶段。除非有剧变,否则中国近五年内不太可能完成统一,更“不会贸然解决台湾问题,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影响到‘民族伟大复兴’”。

三年疫情解封,两岸逐步恢复交流;与此同时,台湾也将迎来2024年大选,今年是关键的一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宋文笛也告诉DW,北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了教训,发现每到选战之际,若试图对台展现更强硬立场,经常会有反效果。“短期内,可以预期两岸事务会更为稳定。”

两岸交流“春暖花开”?

“今年开春以来,我相信是春暖,但春暖不容易花开。”两岸关系專家张五岳认为,当前两岸关系有机遇,也有挑战。

张五岳说,眼看台湾即将大选,现阶段“北京的做法还是比较倾向单向式的”,虽乐见台湾民众、学者赴中交流,但陆客、陆生赴台,却还不容易恢复到疫情前的规模。此外,两岸议题必定成为选战攻防焦点,再加上其他外部因素,“这些都会造成新的变数”。

在中国眼里,美国当然是“外部势力”的重中之重。张五岳表示,太平洋的“大两岸”仍高度制约台湾海峡的“小两岸”,中国对台政策显然也仍然重视美国的角色。近期台湾与美国国安高层频繁互访,中国当然深知这对中美关系、台海局势都有影响。

“北京认为美国在打台湾牌,所以北京当然也会打俄罗斯牌,或者朝鲜牌。”美中双方在“气球事件”上寸步不让,在张五岳看来是两边皆刻意“过度反应”,避免出释放错误信息。盡管如此,“美中关系基本上还是斗而不破, 没有意外的话,(美国务卿)布林肯在上半年还是会访中”。

图为去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的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尼巴厘岛会面。
图为去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的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尼巴厘岛会面。图像来源: Stefani Reynolds/PoolAP/picture alliance

中国研究学者林宗弘表示,在中美关系的大格局之下,中国对于台美关系的进展“要打击到什么程度”、会不会使中美关系继续恶化,这是未来应观察的重点。

近年中国面对台美例行性的互动,已发展出相对应的行为:台美在贸易上有重大进展,中国便祭出农产品的贸易制裁;美国官员、议员访台,或是美台军方交流,中国便以武力恫吓。林宗弘说,若未来台美再有关系进展,也不排除有台商“被迫要(对中国)宣誓效忠”;类似情形曾在过去台湾总统大选前上演,例如2012年,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曾出面表态支持九二共识。

组织再造、人事布局关键在“安全”

去年二十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报告提及“安全”二字达91次;到了今年2月的二中全会,会后发布的公报则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张五岳指出,这样的官方论述,显见中国在落实二十大“以安全建设为中心”的概念,要透过党国的组织再造、人事布局,来强化“安全”。

组织再造方面,近期台港媒体有消息称,中国国务院公安部、国安部可能改由党中央直属领导。

人事部署方面则几乎已成定局;外界普遍预料,中国对台政策的最高决策单位,即“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将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王沪宁(料担任政协主席)任副组长,王毅(外事办主任)当秘书长。

中共对台领导班子:习近平、王沪宁、王毅、宋涛

淡江大学專家张五岳认为,王毅身为历届外事办主任唯一担任过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的人,更了解台湾问题。至于王沪宁,此人有别于过去的政协主席,一方面在于他能精准掌握领导人的想法,一方面则因留学背景,而对美国了解更深。此外,王沪宁还擅长理论建构、战略部署等“顶层设计”。

如此的定位,是否代表王沪宁会提出不同于一国两制的新对台方针?对此,张五岳持保留看法,因为一国两制对中国来说是统一之后的模式;统一之前,重要的还是在于推动所谓“民主协商”,也就是与台湾个别的统派政治人物或学者“探索统一的问题”,藉此取得正当性与合法性。

图为去年10月王沪宁出席二十大开幕式。
图为去年10月王沪宁出席二十大开幕式。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研院学者林宗弘则说,王沪宁可能会“打造一个新词汇”来替换、形容一国两制,但无论如何,仍以二十大后的“十个坚持”为原则,“本质上不会改变”。此外,王沪宁对宣传有重要影响力,此后中国在对台散播假信息、分化盟邦的认知作战方面,可能会有进一步发展。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告诉DW,当今整体环境已不同于邓小平提“一国两制”的80年代,且中国也深知一国两制“在台湾没市场”。“王沪宁对台论述不会扬旗‘一国两制’,因为它很多合理性的基础就不在。......今年是大交流年,这是很确定的事,所以他们会透过交流、协商与统战,这是变得更重要的。”

中国对台政策的领导班子,除了习近平、王沪宁、王毅等人之外,还有国台办主任宋涛。外界预料,宋涛将成为政协副主席;此职位阶较高,更有利于协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宋文笛指出,宋涛与习近平的关系更好,这一点也会是关键,能促使北京推出更具连贯性的台湾政策,相较于先前的“战狼外交”、过度诉诸武力威胁,反而“更能展现温和姿态,且以和平统一为优先”。

自宋涛接掌国台办至今,不但见了洪秀柱、夏立言等国民党人,又接待佛光山住持等台湾宗教界人士。淡江大學專家张五岳点出宋涛的另一个特点:此人有大约二十年的福建工作经验,之后才进入外事系统。宋涛曾任中联部部长,处理中国与越南、古巴等共产国家的关系,“这比较像统战工作,他跟传统的外交官是不一样的”。

图为宋涛2020年10月在北京参与上海合作组织论坛。
图为宋涛2020年10月在北京参与上海合作组织论坛。图像来源: Hou Yu/China News Service/MAXPPP/picture alliance

今年两会,领导阶层工作报告预计仍以经济民生为主轴。不过,两会期间中国各领导人到政协各团组参与讨论,是否发表涉台言论,仍然值得关注。

(William Yang 对本文亦有贡献)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