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当刘晓波在与世隔绝中死去

长平
2017年7月8日

默克尔谈熊猫不谈刘晓波是在低调做事吗?时评人长平认为,静默外交给西方民主带来公开的羞辱。

https://p.dw.com/p/2gCRk
Liu Xiaobo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大约在周五,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外科系主任Markus W Büchler教授到沈阳参加对刘晓波病情的会诊。媒体报道说,这是近十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见到的第一个外国人。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格外悲凉。事实上,医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视者。因为言论和思想,刘晓波判刑入狱。除了被长期软禁的少数家人,没有任何人可以探视他。直到患肝癌到了末期,留在尘世的时间屈指可数,除了医生、护士和少数家人之外,他能见到的人,仍然只是奉命隔离他的看守和警察。他正在与世隔绝中和世界告别。

全世界154位诺贝尔获奖者联名呼吁,希望中国当局允许刘晓波和妻子刘霞自由与亲友见面接触,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地方接受医疗治理。联合国人权官员、多国政要、人权组织及数以千计的中国公民,都发出了同样的声音。中国政府充耳不闻,如同吞噬一切的黑洞。

在让异议人士沉默,对其支持者消音的同时,中国政府前所未有地放声全球。习近平比任何前任都更加兴致勃勃地登上各种国际讲坛高谈阔论,中国官方媒体甚至称其要为人类未来指明方向。收买各种媒体,打压外国记者,改变全球舆论,成为中国政府不加掩饰的进攻性策略。默克尔可以和习近平花大把的时间在柏林动物园谈熊猫,却对病危的刘晓波只字不提。很显然,并非她不了解、不关心刘晓波,而是受到中国政府的压制。

公开羞辱中共,还是让中共公开羞辱?

上周,在美国国会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针对中国人权状况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法律与全球化中心”主任特伦斯•哈利迪强调:事实证明,在人权问题方面,中共必须被公开谴责、公开羞辱,这样他们才会做出回应。公开羞辱中共?在很多人看来,这话说得有点自大——事实上,中共一直在公开羞辱西方人权和民主。西方人能做的,也许只是阻止或减少这类羞辱。

公开谴责会有用吗?有些人会为默克尔不提刘晓波辩解说,她是在委曲求全,低调做事。无论拯救病危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还是改变中国的专制体制,很多人都相信"私谈"更有用,甚至认为公开施压会适得其反。二十年来,欧盟诸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也采用悄悄进行的方式,这被称为"静默外交"。

事实上,获得救助者从来都是媒体曝光较多、让专制者真正感受到国际舆论压力的人。无数不为人知的受害者,当局从来没有因为他们的"低调"而网开一面。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受到更加残暴的迫害。不仅个案如此,德国学者凯特琳・钦佐巴赫(Katrin Kinzelbach)2014年出版的著作《欧盟与中国的人权对话:静默外交及其局限(The EU's Human Rights Dialogue with China: Quiet Diplomacy and its Limits)》,追索欧中人权对话由1995年开始直到2010年的全过程,检视了包括内部备忘录在内的各种文献,并进行了大量的访谈,跨越20多个成员国、历届轮值主席和机构变动。研究结论认为,"静默外交"途径对中国人权的正面影响微乎其微。这种途径不但未能达到预期成果,反而让中国政府更加蔑视人权,敷衍对话,反制质询、批评和建议。

中国正在引导人类未来的黑暗方向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图像来源: imago/epd

两周前,大赦国际、人权观察、公民力量、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中国人权、国际人权服务社及无代表国家和民族组织等七家人权组织发表联署声明,呼吁欧盟暂停与中国之间的人权对话。他们认为,这一静悄悄的对话并未改善中国人权状况,而是成为了欧盟避免棘手话题的"挡箭牌"。

钦佐巴赫在书中认为,"静默外交"策略下的人权对话软弱无能,欧盟唯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自"六四"后开始的对中国武器禁运。想要真正改变中国人权状况,欧盟必须具备更多的勇气、坚持和支持人权事业的广泛意愿。

当政客们都在满面笑容地谈论熊猫多么可爱,而对一位专制反抗者在与世隔绝中死去无动于衷时, 也许中国的宣传机器说的完全正确:的确,习近平正在为人类未来指明方向--放弃人权、民主和自由等辛苦积累的政治文明,让我们用高级的经济与科技成就,建立一个更加野蛮、更加黑暗和更加卑鄙的丛林社会吧。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