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當劉曉波在與世隔絕中死去

長平
2017年7月8日

梅克爾談熊貓不談劉曉波是在低調做事嗎?時評人長平認為,靜默外交給西方民主帶來公開的羞辱。

https://p.dw.com/p/2gCRk
Liu Xiaobo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大約在周五,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外科系主任Markus W Büchler教授到沈陽參加對劉曉波病情的會診。媒體報導說,這是近十年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見到的第一個外國人。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到格外悲涼。事實上,醫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視者。因為言論和思想,劉曉波判刑入獄。除了被長期軟禁的少數家人,沒有任何人可以探視他。直到患肝癌到了末期,留在塵世的時間屈指可數,除了醫生、護士和少數家人之外,他能見到的人,仍然只是奉命隔離他的看守和警察。他正在與世隔絕中和世界告別。

全世界154位諾貝爾獲獎者聯名呼籲,希望中國當局允許劉曉波和妻子劉霞自由與親友見面接觸,並且按照自己的意願在任何地方接受醫療治理。聯合國人權官員、多國政要、人權組織及數以千計的中國公民,都發出了同樣的聲音。中國政府充耳不聞,如同吞噬一切的黑洞。

在讓異議人士沉默,對其支持者消音的同時,中國政府前所未有地放聲全球。習近平比任何前任都更加興致勃勃地登上各種國際講壇高談闊論,中國官方媒體甚至稱其要為人類未來指明方向。收買各種媒體,打壓外國記者,改變全球輿論,成為中國政府不加掩飾的進攻性策略。梅克爾可以和習近平花大把的時間在柏林動物園談熊貓,卻對病危的劉曉波隻字不提。很顯然,並非她不瞭解、不關心劉曉波,而是受到中國政府的壓制。

公開羞辱中共,還是讓中共公開羞辱?

上周,在美國國會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針對中國人權狀況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法律與全球化中心」主任特倫斯•哈利迪強調:事實證明,在人權問題方面,中共必須被公開譴責、公開羞辱,這樣他們才會做出回應。公開羞辱中共?在很多人看來,這話說得有點自大——事實上,中共一直在公開羞辱西方人權和民主。西方人能做的,也許只是阻止或減少這類羞辱。

公開譴責會有用嗎?有些人會為梅克爾不提劉曉波辯解說,她是在委曲求全,低調做事。無論拯救病危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還是改變中國的專制體制,很多人都相信"私談"更有用,甚至認為公開施壓會適得其反。二十年來,歐盟諸國與中國的人權對話,也採用悄悄進行的方式,這被稱為"靜默外交"。

事實上,獲得救助者從來都是媒體曝光較多、讓專制者真正感受到國際輿論壓力的人。無數不為人知的受害者,當局從來沒有因為他們的"低調"而網開一面。恰恰相反,他們總是受到更加殘暴的迫害。不僅個案如此,德國學者凱特琳・欽佐巴赫(Katrin Kinzelbach)2014年出版的著作《歐盟與中國的人權對話:靜默外交及其侷限(The EU's Human Rights Dialogue with China: Quiet Diplomacy and its Limits)》,追索歐中人權對話由1995年開始直到2010年的全過程,檢視了包括內部備忘錄在內的各種文獻,並進行了大量的訪談,跨越20多個成員國、歷屆輪值主席和機構變動。研究結論認為,"靜默外交"途徑對中國人權的正面影響微乎其微。這種途徑不但未能達到預期成果,反而讓中國政府更加蔑視人權,敷衍對話,反制質詢、批評和建議。

中國正在引導人類未來的黑暗方向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圖片來源: imago/epd

兩周前,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公民力量、國際聲援西藏運動、中國人權、國際人權服務社及無代表國家和民族組織等七家人權組織發表聯署聲明,呼籲歐盟暫停與中國之間的人權對話。他們認為,這一靜悄悄的對話並未改善中國人權狀況,而是成為了歐盟避免棘手話題的"擋箭牌"。

欽佐巴赫在書中認為,"靜默外交"策略下的人權對話軟弱無能,歐盟唯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自"六四"後開始的對中國武器禁運。想要真正改變中國人權狀況,歐盟必須具備更多的勇氣、堅持和支持人權事業的廣泛意願。

當政客們都在滿面笑容地談論熊貓多麼可愛,而對一位專制反抗者在與世隔絕中死去無動於衷時, 也許中國的宣傳機器說的完全正確:的確,習近平正在為人類未來指明方向--放棄人權、民主和自由等辛苦積累的政治文明,讓我們用高級的經濟與科技成就,建立一個更加野蠻、更加黑暗和更加卑鄙的叢林社會吧。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