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不稀,怒气仍盛
2014年5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如果俄罗斯限制天然气供应量,非洲和石油输出国分别减少钻石和石油的输出,那就先只好这样。全世界火冒三丈,价格上涨,不过如此。不过稀土就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因为这东西产自中国。不久前世界贸易组织刚刚裁定,中国不得减少对稀土的出口。
跑去世贸组织告状的显而易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因为西方国家担心呀。这可是事关原材料的供应。发达工业国家生产显示屏、风力发电装置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时候必须用到稀土。
世贸组织也有相关规定,已经开采的原材料必须向国际市场供应。价格制定的时候根据供需关系而定。这样也就能保证工业发达国家大客户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世贸组织也提出应该实现可持续性的资源开采。这自然又符合了中国方面的打算:为了保护环境少开采。不过中国人拿着这种理由在世贸组织的官司中占不了上风。中国人面对世贸组织的裁决立刻表示无论如何也要上诉。
让人感到荒谬的是,这场争吵早已偏离了事情的本源。最初几年前稀土供应突然减少的时候,西方和中国开始吵得不可开交。不过现在稀土供应的问题其实已经得到解决了。工业发达国家花了些时间寻找稀土的替代品,而且他们也找到了。通过新的加工程序可以从旧机器里回收更多的金属。工业界也学会在生产工序中减少消耗使用稀土。
一下子稀土供应变得供过于求,价格大跌。现在的价格同3年前相比锐减:稀土中所含不同金属的价值跌幅竟然高达70%到95%。西方人当时的满腔愤怒现在看来是有些反应过激了。
稀土不是土,而是金属元素。虽叫稀土,其实并不稀少。据估测,目前全球稀土储备可供使用约285年。而现有的资源蕴藏量更是可持续3400年以上。在西方人眼中问题只有一个:大部分已开采的稀土都在中国,这就形成了中国在稀土供应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稀土被称作"中国金属"可能更为贴切。
世贸组织的裁决其实也是一个大的官僚机构的办事结果,这一现实也无法改变。不过这可能会让西方国家在政治上自摆乌龙。世贸组织如果继续做出类似的裁决,北京对世贸组织的信任度就会大幅下降。而且这种不信任感存在于很多新兴国家当中。印度和世贸组织在农业补贴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巴西不满被扣上征收保护关税的帽子。
就像稀土问题一样,人们在国际贸易仲裁机构的问题上也讲起了市场供需原则。由于对于这些仲裁机构的"需求"上升,新兴国家干脆建立起排除西方国家的"自家机构"。
在即将形成的横跨世界几大洲的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机构,例如应对世界银行而出现的金砖国银行正在建设过程中。这些机构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并不听从西方。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中国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洪沙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