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风波平息了吗?
2006年8月25日“经济改革派长期以来要求制定的这一法律主要是为了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私有财产的地位、使其得到保护。这部法律草案提出前不久,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发起了进攻,称之为‘违宪’。这一攻击在中国引发了对整个改革政策的新辩论。左派的论点是,经济改革有利于富人,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平等。改革派则认为,立法保护私有财产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必需。按照改革派的观点,左派批评这一法律草案是为了全面批判经济改革政策。
为此,中国领导人不得不公开保证,不会改变经济改革的方向,并指示不要公开进行已在互联网和报纸上广为开展的争论。新法律并没有像许多改革派要求的那样,给予农民土地所有权。‘集体财产’的概念仍然很不清楚。中国有许多企业称为‘集体所有制’。”
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近年来急剧增长,大学毕业生人数也水涨船高,今年高达四百一十万,比去年增加七十五万,是1999年的五倍。法兰克福评论报注意到,中国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尽管中国的经济今年上半年增长近11%,但没有足够的职位提供给如此多的年轻学子。可口可乐、诺基亚和大众汽车等西方大企业招聘广告一发出,常常收到数千份应征自荐书。
过去,中国大学毕业、尤其北京名牌大学毕业是通往锦绣前程和政府职位的最可靠途径。现在今非昔比,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往往不高于工厂工人的工资。企业可以压低工资,因为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可供选择。国家所有的中央电视台根本不再聘用固定职工:青年记者必须用超市捡来的发票或向出租汽车司机求得的收据换取等值的薪金,否则就没有工资。其它一些企业中,新就业人员第一年工作通常没有酬金。
北京和上海尤为受到求职者的喜爱,但那里的竞争最激烈、生活费用最高。上海的求职者和年轻职员常常数人挤在小房间内,以吃方便面为生。但他们认为,长期看来,大城市比西部贫困省份有更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