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風波平息了嗎?
2006年8月25日「經濟改革派長期以來要求制定的這一法律主要是為了保障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私有財產的地位、使其得到保護。這部法律草案提出前不久,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發起了進攻,稱之為『違憲』。這一攻擊在中國引發了對整個改革政策的新辯論。左派的論點是,經濟改革有利於富人,加劇了中國社會的不平等。改革派則認為,立法保護私有財產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之必需。按照改革派的觀點,左派批評這一法律草案是為了全面批判經濟改革政策。
為此,中國領導人不得不公開保證,不會改變經濟改革的方向,並指示不要公開進行已在網路和報紙上廣為開展的爭論。新法律並沒有像許多改革派要求的那樣,給予農民土地所有權。『集體財產』的概念仍然很不清楚。中國有許多企業稱為『集體所有制』。」
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近年來急劇增長,大學畢業生人數也水漲船高,今年高達四百一十萬,比去年增加七十五萬,是1999年的五倍。法蘭克福評論報注意到,中國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
「儘管中國的經濟今年上半年增長近11%,但沒有足夠的職位提供給如此多的年輕學子。可口可樂、諾基亞和大眾汽車等西方大企業招聘廣告一發出,常常收到數千份應征自薦書。
過去,中國大學畢業、尤其北京名牌大學畢業是通往錦繡前程和政府職位的最可靠途徑。現在今非昔比,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往往不高於工廠工人的薪水。企業可以壓低薪水,因為有很多大學畢業生可供選擇。國家所有的中央電視台根本不再聘用固定職工:青年記者必須用超市撿來的發票或向出租汽車司機求得的收據換取等值的薪金,否則就沒有薪水。其它一些企業中,新就業人員第一年工作通常沒有酬金。
北京和上海尤為受到求職者的喜愛,但那裡的競爭最激烈、生活費用最高。上海的求職者和年輕職員常常數人擠在小房間內,以吃泡麵为生。但他們認為,長期看來,大城市比西部貧困省份有更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