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用力过猛的中国工业
2016年2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本周二(2月23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工业领域内几乎所有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都十分严重,这不仅对中国,也会给全球带来影响。文章援引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举例表示,比如中国钢铁业的产量就与实际所需完全脱节:"欧盟商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钢铁的生产量相当于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钢铁产量的总和。水泥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产能利用率仅为73%。"
作者指出,为了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利用率,必须关闭数千家厂房:"2011至2012年中国两年生产的水泥与美国整个20世纪的水泥产量相当。现在,全球57%的水泥都来自中国。如果中国进一步减少建房,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标题为"过火了"(Zu viel Feuer)的文章指出,如果北京不采取措施,这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中国的产能过剩让北京数次与多个工业国家产生摩擦,后者发出指责,认为中国在他们市场倾销产品。欧委会不久前宣布对中国进口的钢材展开反倾销调查。"
作者指出,北京采取包括收紧监管,减少对公司的补贴和贷款等营救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收效甚微:"就在周一,北京政府宣布今年将关闭逾千家煤矿,煤炭产量在今后的三至五年减少总共5亿吨。但这些举措足够了吗?"
文章接着写道:"欧盟商会发布的研究显示,为了缓解危险的产能过剩问题,切实进行计划中的改革,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减少干预的准备。银行和国有企业必须私有化,政府的影响力将会消失。中国高层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作者Christoph Giesen提到了李克强一年前提到改革说的话: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文章问道:"割的会有多深,有多彻底?一切都将取决于此。"
"轮到媒体了"
"现在轮到媒体了"《法兰克福汇报》本周二发表的一篇文章开篇这样写道。作者指出,这场运动自上周习近平走访了中国最重要的几大官方媒体开始。根据中国党报《人民日报》的报道,习近平当时表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文章写道:"自从中国共产党1949上台以来,中国媒体一直都扮演着党的'喉舌'角色。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家私营报纸、电台或者网站。宣传和审查从未停止。尽管如此,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中国的媒体也发生了转变。媒体变得更为商业化和专业化,一些记者有时甚至大胆地尝试进行独立报道。不过习近平2012年11月上台后,这些媒体人的工作环境明显变得更严峻,自由空间减少。坚持己见的主编和记者被解雇,中国如今是全球监禁记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标题为"党的喉舌"( Kehle und Zunge der Partei)的文章接着写道:"这场运动出现的时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环境和经济面对严峻挑战的时刻。《中国日报》一篇社评写道,媒体必须要恢复民众对党的信任。尤其是现在,因为经济增速放缓。"
作者Kai Strittmatter接着写道,比起他的前任,习近平对西方在中国的影响打压力度更大。尤其是在去年,中国的安全部门严厉打击人权律师,民间社会代表。中国媒体在过去几年争取到了一点自由空间,现在这个空间即将消失:"香港大学中国媒体项目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用'不妥协'来形容习近平的新动作。他认为,与前任不同,习近平现在尝试'全方位控制'中国媒体的每一个角落。班志远表示,近几十年中国媒体所有的小心谨慎的改革迹象现在都完全消失了。"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