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撇开盟友单干独走的德国总理
2022年11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以"肖尔茨说了该说的话"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德国总理在北京公开谈论了乌克兰、台湾等敏感议题,但是我们无法指望这些话语会起任何作用。
"几乎所有迹象都表明,在肖尔茨走后,习近平将继续其独裁者的日常,继续支持盟友普京,无视后者的战争罪行以及对全球经济的破坏。肖尔茨谈到的其他争议话题也同样如此。德国总理要求经贸关系更加对等,警告北京不要武力攻台,还谨慎地谈及了对新疆维吾尔人的粗暴镇压。"
"这一切都是有必要的,它不仅仅旨在回应德国盟友的强烈批评,也能平息德国国内执政伙伴的不满。可是这些言辞远远不足以为此次北京之行打上'很好'以及'正确'的标签。在北京方面看来,随肖尔茨一同访华的有12名德国商界领袖,这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此次访华也并没有融入德国政府的新对华战略,因为后者根本还没成型。同样地,此行也并非一致的欧盟政策的一部分。因此,肖尔茨此次访华,并不会被后人看作是全新的、现实的对华关系的起点。这种新对华关系应当从失败的对俄政策中吸取教训,在面对一个为了扩张权力而不惜犯下严重罪行的政权时切忌太天真。"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把中国当作敌人为什么不明智"为题,刊发总编Eric Gujer撰写的评论指出,在对华政策问题上,欧洲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但是德国也不能撇开欧洲盟友单干独走。
"肖尔茨此次访问中国,并非以欧盟使者的身份,而单纯是德国总理。德国和法国目前正在激烈争吵,欧盟层面上各国正在相互设置障碍,而不是团结一致。匈牙利和意大利正在心甘情愿地被中国利用。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盟根本就不是什么联盟,而是鸡窝般的一团糟。"
"就像施密特以来的每任德国总理一样,肖尔茨在中国所作的事情,依然是:发挥德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实力,全然不顾欧盟邻国的利益。后者也同样追求本国的特殊利益,因此北京可以轻易地在欧盟内部挑拨离间。"
"政界和媒体时常谈到对中国实施制裁。可是这种威胁被过度滥用的后果就是,它将失去威慑力。道义愤慨本身不应该成为目的。"
"现实政治意味着:在面对中国时,不应该总是聚焦于香港问题或者维吾尔人权问题,因为北京将这两者视作内政。中国当局不会害怕制裁,就像他们当年在天安门事件后也没有担心过制裁那样。面对一个世界大国,价值观导向的外交政策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真正值得与中国讨论的是其他问题,比如开放中国市场、保护越南或者印尼的主权完整。不让亚洲国家跟着北京的指挥棒转,这绝对符合欧洲的利益。"
"整场冲突的焦点则是台湾。在这个问题上,欧盟除了紧跟美国步伐别无选择,任何其他做法都等同于对欧洲安全保障者的冒犯。然而,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论中,欧洲却不应该跟着佩洛西这样的政客或者某些美国军方人士做出剑拔弩张的姿态。欧洲的主要麻烦依然来自俄罗斯,要是欧盟还想同时挑战中国,那一定是陷入了自大狂。况且,中国对普京的支持仅限于象征意义,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军火支援。只要北京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保持半心半意的中立,就已经意味着莫斯科的失败、西方阵营的战略成功。"
"在乌克兰,习近平能够看到一场缺乏明确战略、建立在盲目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战争会酿成怎样的后果。所以中国会继续加大军备投入并伺机等待。台湾海峡的危险时刻很可能要等到下一个十年才会到来,在这之前,欧洲能够做好准备,挤压俄罗斯并且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
"这并不意味着某些美国人所梦想的全面遏制中国。但是,对于欧洲而言,即便是这样的任务也已经足够艰巨。在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对俄天真后,欧洲现在患上了'俄罗斯综合征';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避免再患上'中国综合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