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亚太专家:中美战略对话非同寻常
2014年7月9日德国之声:周三开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今年是第6届。有人说,类似对话已是老套,但其实不然。这回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举行对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华玉洁(Gudrun Wacker):首先,这个论坛定期举行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无论如何,这两个国家以此显示他们愿意对话,愿意保留这一对话,并以固定的机制每年都举行这一从经济到战略事实上涉及所有议题的讨论。
德国之声:这个对话仅仅具有象征意义?或者也会产生具体结果?
华玉洁(Gudrun Wacker):本次对话能否产生具体结果,我现在不能做出判断。但象征意义也非常重要。中美两国以此分别向他们各自的人民表示,他们正处在对话的状态,他们正在从某种意义上正确地处理具有全球意义的中美双边关系。
德国之声:2009年这一对话诞生时,奥巴马总统刚刚上任。从那时至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段期间内,对中美关系具有决定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华玉洁(Gudrun Wacker):我想,可以看一下奥巴马上任初期的情形,奥巴马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带去了一整套广泛的合作计划。但中国并没有对此作认真的回应。也许当时中方将此理解成美方在示弱。不管怎样,自此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面临一系列冲突,而最近几年更是有所激化,其激烈程度超过10年前。目前,中日关系很糟,中越、中菲关系也都很不好。中国有很多学者以及部分政治家都认为,美国对以上关系的恶化负有一定责任,因为美国实施联盟政策以及它给一些小国撑腰。在他们看来,这是使冲突得不到缓解的原因。
德国之声:您认为中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其合理性吗?
华玉洁(Gudrun Wacker):关键是,许多中国人都这么看。我本人不认为这一看法合理。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在该地区有5个盟友,如果现在要弄清谁为什么承担哪些责任,那么这属于反省历史。但在90年代,中日关系并不很差,直到本世纪初也是如此。因此要提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美国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德国之声:美国有些政治学者判断认为,中美关系正在经历自70年代末以来最糟糕的局面。您认同这一观点吗?
华玉洁(Gudrun Wacker):我想,迄今为止的结果是成败参半。当然发生了很多危机和摩擦。一方面,中国单边宣布在东海上空划分防空识别区,从而导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事实上抗议了中国的做法。美国政府因网络间谍通缉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这自然使中美关系再度受挫。在经济领域也有诸多摩擦,但尽管如此,中美两国的经济交往非常密切。
另一方面,自习近平亲自做出改善中美军方交流的指示后,两国的军事关系的确得到改善,比如中国首次参加了包括美国在内的环太平洋多国军事演习。这里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步。
因此我想说的是,中美关系目前并不很好,两国地缘战略上的竞争的确存在。但双方都怀有继续挖掘合作新领域的意愿。中国自己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要避免崛起大国同老牌发达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历史上,比如德国和日本崛起时,曾发生过多次因此而产生的冲突。
德国之声:假如中国同美国或其盟友发生冲突,德国会出于价值同盟考虑,选边站并批评中国吗?
华玉洁(Gudrun Wacker):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立场同该地区许多国家一样。对它们而言,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这一点对德国也适用。人们不愿匆忙地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而是保持中立。事实上,德国在这些领土主权纠纷中没有选边站。
但德国和欧盟在该地对自由航行以及海路通畅拥有切身的经济利益,因为亚欧贸易的大部分正是通过这条海路实现的。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说,一定要选边站不可。
德国之声:果真动武的话,德国还能继续保持中立吗?
华玉洁(Gudrun Wacker):首先要问,怎样才会导致冲突升级?美国一定会劝其盟友保持克制。最糟糕的一幕莫过于中美之间发生战争,但这两个国家对此都没有兴趣,虽然它们都不能绝对排除战争的可能。果真如此,人们便会问欧洲的立场。德国一定会同其他欧洲国家一道寻求一个共同的立场。
华玉洁(Gudrun Wacker)博士是德国智库科学与政治基金会 (SWP) 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采访记者:李鱼
责编:苗子